德格南派藏医药人才培养培训学校藏医药展示馆。
9月11日,记者在德格县,刚好遇到“德格南派藏医药人才培养培训学校”开学——南派藏医发祥地德格县终于有了自己培养藏医药人才的专门基地。
学校由成都高新区援建。对口支援,助力受援地脱贫攻坚,无论是“输血”还是产业“造血”,都需要人才来推动。成都高新区“授人以渔”,搭建多平台,帮助德格县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本报记者罗向明文/图
新学校 培养后备力量
新学校有一幢三层楼的教学楼,以及实验楼、展示馆、藏医门诊、阅览室等,总面积2645平方米。
首批57名学生来自甘孜州卫生学校,此前,孩子们已在卫校学习了两年理论知识。
“我们采用2+2联合办班模式,培养南派藏医药人才。”甘孜州卫生学校校长杨建军介绍,招录的学生前两年在卫校学习,后两年到德格接受藏医药专业实践学习。该模式面向德格籍学生,预计定向培养南派藏医药中级人才100名。
“到这里可以接触更多南派藏医药精髓。”18岁的洛绒次灯说,同学们离开康定,对到德格继续为期两年的教学实践生活充满期待。
用他的话说,学校实验楼三楼的藏医药展示馆,已经把同学们深深地震撼到了——墙上挂着80幅唐卡,囊括了藏医药《四部医典》全部内容;中间的展柜上摆满了几百种药材。
德格县文体局局长向秋扎西介绍,新学校不仅是甘孜卫校藏医临床教学实训基地,也将承担起对全县三级藏医药专业人员的轮训任务。“以全免费、全覆盖模式,对全县藏医药专业人员以藏医药知识和藏医药适宜推广为重点,进行系统化全面培训,提高全县藏医药专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素质能力。”
下一步,学校还将通过成人高考方式,依托成都中医药大学面向社会招生,定向培养藏医药本科生,充实南派藏医药研发力量。
新基地 输送专业人才
杨建军透露,甘孜卫校与德格县联合开设中职班,一来是因为德格是南派藏医药的发祥地,二来德格藏医院实力很强,对于学生实践有很大帮助。
实际上,成都高新区这几年已相继投入近千万元,用于增强德格藏医院的综合实力及推广南派藏医药名片。
“在成都高新区援建下,我们医院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施设备。”德格县藏医院院长雄呷说,藏医院制剂室进行了改造,增设前处理车间和炮制车间,扩展厂房面积,购置药剂饮片加工两条生产流水线。“随着这些藏医药专业的孩子们到来,医院的医护力量也将得到极大增强,也能为医院未来发展发现、培养更多苗子。”
在成都高新区推动下,德格南派藏医药从生产到研发、医疗和服务,正在全方位崛起。
在德格县更庆镇五一桥村,65岁的旦珠大爷屋后种的不是藏区常见的青稞,而是藏药材大黄。“种青稞一亩地一年收入500元左右,种大黄能有4000多元。”旦珠充满期待。
目前,德格县“中藏药材引种驯化基地”已在龚垭乡建成,在更庆镇五一桥村成立了首个“德格雀儿山中藏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逾百亩中藏药材人工种植示范基地建成并持续扩容。
“未来,孩子们不仅仅在临床方面可以有作为,在整个藏医药产业链上都能发挥重要作用。”成都高新区援藏工作队领队,挂职德格县委常委、副县长卢德强说。
新平台 支撑产业发展
和这所新学校一样,德格县参照成都高新投资公司设置架构的文化旅游投资建设公司、城镇投资建设公司、扶贫开发投资建设公司三大投资平台也刚刚相继挂牌运营。
城镇投资建设公司在德格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内一大会议室里临时办公,除了几位管理层人员外,10多名工作人员清一色都是“90后”。公司总经理戴川说,新成立的平台公司主要从事县城及马尼干戈、阿须、错阿、竹庆、达马集镇改造、扩容及地产开发,商贸物流业发展等,相较此前由政府主管部门推进这些业务,由平台公司实施将更专业、融资更灵活便捷,能快速推动地方发展。
而文化旅游投资建设公司则已经开始着手项目推进了。德格县旅游局局长、文化旅游投资建设公司董事长祁秋林介绍,雀儿山隧道通车在即,格萨尔王机场加速建设,这些因素将充分刺激唤醒德格沉睡的美景,为德格旅游大发展注入动力。目前,文旅公司已经融资2亿元,开始实施整体规划。
“在对口援藏中,我们始终以干部人才培养为支撑。”卢德强介绍,在新一轮对口援藏中,成都高新区累计投入智力援助资金235.3万元,组织了6批共计330余名党政干部和乡村教师赴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学习和到北京、成都等地参观,高新区累计接收德格县挂职干部25人。而新一批30名德格县挂职干部即将出发前往成都高新区,其中包括三大平台公司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