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核桃变成致富的“金果果”

小核桃变成致富的“金果果”

发布时间:2017-12-01 来源:康巴传媒网 责编:丁真尼玛

近年来,泸定县号召高半山村民科学种植新品种核桃,让村民走上增收致富路

村民“集体上阵”改良核桃。

伍玉香满怀丰收的喜悦。

■县委中心报道组 尼胡克布 文/图

“以前的核桃壳小而硬,根本卖不了好价钱。”日前,说起以前种植核桃的苦楚,泸定县杵坭乡瓦斯营盘村下松组村徐忠华感慨万分。自2005年开始,徐忠华种了1000多株核桃,那时虽然传统核桃的产量不低,每株可以达到一两百斤,可是因为品质不高,一年收入最高也不过四五千元。

改变发生在2011年。这一年,应泸定县委、县政府的高半山扶贫开发号召,县农牧局组织核桃技术人员对全县高半山村开展核桃嫁接培训。徐忠华参加培训后,第一个砍掉自己家已碗口粗的老品种核桃树并嫁接新的优良品种。从2014年开始,徐忠华家嫁接的核桃陆续结果,虽然产量不高,但是因为核桃个大皮薄,价格一下子就上去了。如今他在几年前嫁接的2000株新品种核桃已挂果,今年光是卖核桃的收入就有4万多元。”徐忠华的大胆探索和丰厚收益,激发了下松组村民嫁接新品种核桃的积极性,大量发展核桃矮化嫁接,收入明显增加不少。

德威乡奎武村村民伍玉香是村里最早种植核桃树的,刚开始也没什么经验,种植的核桃都是本地品种,结出的核桃不仅个小,味道也不够香。后来县里专门组织核桃种植户到外地学习种植技术,并引进优良品种,请来种植能手搞嫁接。如今奎武村的村民们通过种核桃树走上了致富道路,过上了美好生活,起房盖屋的人越来越多了。近十年来,伍玉香家的核桃树从开始的几亩,逐步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亩,种植核桃树近2万株。谈到今天的变化,伍玉香笑着说:“多亏国家政策扶持,让我们科学种植核桃树,如今我们不仅住上了新房子,还过上了好日子。”

如今,核桃产业已成为了泸定县高半山群众增收致富的“致富果”。

徐忠华和伍玉香通过种植核桃树走上致富路,是泸定县高半山林业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一直以来,泸定县有63%的行政村、90%的贫困人口居住在高半山,过去由于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缓慢,高半山农民群众增收不明显。面对全县农民收入失衡的情况,2011年以来,该县县委、县政府准确把握县情“阶段性特征”,坚持以“成片成带成规模、出量出品出效益”为工作指引,科学编制了《高半山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州脱贫奔康百公里绿色生态产业示范带建设要求,持续实施以优质核桃、优质魔芋、特色水果“3个五万亩”和无公害蔬菜示范片、畜禽标准化养殖“两个基地”建设为内容的“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计划”,率先打响“高半山扶贫攻坚战”。

据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局长马国琴介绍,过去高半山群众有自发种植核桃、花椒的传统,但大多在房前屋后零星种植,形不成规模。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该县县委、政府紧扣农民增收这一目标,调产业、定思路,把集中连片发展核桃、花椒基地和对低质低效园改造作为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来抓,充分利用当地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核桃、花椒等特色干果产业,助推脱贫致富。在发展核桃产业过程中,该县还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和相关部门及相关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组织领导、部门分工和工作职责,把产业基地建设作为年终目标考核的内容之一,进一步强化认识、统一思想,落实责任,明确任务。

俗话说,三分栽七分管。为进一步利用好该县现有资源助推脱贫攻坚,该县环林局大力引进优质核桃品种,嫁接改良老品种核桃,加强对核桃种植农户在种植、中耕追肥、病虫害防治、树体管理等环节的培训,提高核桃产量和品质。

据悉,经过持续5年的发展,全县核桃、花椒等特色干果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2016年综合年产量4294吨,年产值9340万元。全县当年末农业人口62951人,人均在干果业方面收入达1483元。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脱贫奔康百公里绿色生态产业示范带建设,继续加大对现有产业基地的提质增效投入,围绕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目标,逐步构建林业产业‘精而优、优而特’的格局,唱响‘红城绿谷、康养泸定’新品牌,扶持带动全县广大农民依靠林果业发展实现自主创业和稳定就业,奋力实现‘两个率先’。”马国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