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历新年的传说

藏历新年的传说

发布时间:2018-02-17 来源:阿坝日报 责编:泽旦卓玛

  



  藏历新年即将到来,藏地各地已弥漫着新年的气息,关于藏历新年,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但你们一定不知道关于藏历新年的四个传说吧。今天就带大家看看藏历新年的传说。

关于藏历年的由来,学术界众说纷纭,各持己见,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观点,即苯教说、纺线老妇月算说、汉历说和时轮说。

苯教说

在原始苯教时期,藏族先民们已经掌握了最基本的天文历算知识,认为天体万物都是由土、木、水、火、空五种元素构成,包括一切生命体,并与其相应的五大界会和顺逆,就形成了日月星辰、四季更替、气候变化和生物功能等自然现象,以此来推算命运,这就是所谓的“迥孜”(五行算)。到了雍忠苯教时期,其创始人东巴辛饶·米沃且(约公元前1917-?)将《噶孜幻算法》、《八卦九宫“林郭”推算法》、《五行时轮》、《吉夏因缘业算》(今称次若勒孜,即算命)等苯教历算传授给恰辛·勒杰唐布和米沃且之子贡擦赤布等人。

公元前4世纪,吐蕃第一代藏王聂赤赞布(前360-345)时期,从象雄(今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札达县等地)请来十二智苯。他们各个学有所长,辅佐赞普统治雅砻谷地以及周边地区,并推行苯教历算法和医药学知识。其中名叫郭尔西·孜康者,通晓天文历算。他以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推算出四季变化、气象风云,以辅助农牧业生产劳作。根据诸星辰形状的不同,对廿七宿取有比较形象化的名字,而至今在藏族农牧区仍然用其推算年内或来年的雨水、旱情、霜冻、冰雹和虫害等,以防农作物受灾。相传,藏历十一月初一(冬至)为岁首,人们以各种祭祀仪式(包括原始歌舞)娱神娱人,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平安,从而达到人们所向望的和心灵上的安慰,这就是藏族欢庆新年的雏形。藏族过年习俗由此演变而来。

纺线老妇月算说

据史料记载,早在吐蕃第九代藏王布德贡杰(前68-31年)时期,西藏农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当时在西藏山南的雅砻河谷一带有一位名叫“嘎毛贝姆”的纺线老妇人,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新的历算法,曾一度流行于雅砻地区,人们常用它来计算当地农耕时节,因此,被后人称之为“纺线老妇月算”。这一历算以观察月亮的圆缺、朔望以及星辰运行规律推算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当雅拉善布神山脚下的杏树开花,这第一天被视为岁首,举行各种庆祝仪式。藏族过年习俗由此而来,一直延续至今。

汉历说

公元7世纪,文成公主进藏时,从汉地带来许多天文历算方面的书籍。公元8世纪,金城公主也带来了不少医药、历算方面的书籍,并先后译成藏文。此后,在赤松德赞(公元755—797)时期,还有一位藏译名叫德哈那波的汉地历算家曾多次来藏推行汉历。于是,藏族历史上首次在原有天文历算的基础上,形成了汉族黄历算法及其过年习俗。

时轮说

公元1027年,由吉觉·达哇沃色、热·多吉札、卓·格伦西饶等翻译大家们把印度佛教《时轮经》及其注疏译成藏文。藏族第一次以饶迥纪元,确定该年为藏历第一绕迥火阴兔年。《时轮经》不仅是一部很宝贵的天文历算书籍,同时也是一部医学理论著作,对后期藏族历算及藏医药学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后在藏地各大寺院中掀起了一股学习时轮历算法的热潮。西藏的楚普寺、敏珠林寺、药王山扎仓、四川德格的八邦寺、噶陀寺、甘南拉卜楞寺等先后建立了专门学习天文历算及藏医药学的扎仓、医院和学校等,培养了大批藏医药历算学人才,先后问世了《萨迦寺藏历年历》、《楚普寺藏历年历》、《敏珠林寺藏历年历》、《八邦寺藏历年历》、《噶陀寺藏历年历》和钦绕诺布的《藏历年历》等,对藏族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藏族农牧民群众根据这些年历进行生产劳动和各种节庆活动。藏族岁时年节也逐渐趋于规范化、统一化。

总之,藏历年是藏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不断总结和积累天文历算知识以及民俗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以苯教历算为基础,吸收汉族历法的长处,并随着印度时轮算的传入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趋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