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尘埃落定》里的“康巴味道”

川剧《尘埃落定》里的“康巴味道”

发布时间:2018-05-18 来源:康巴传媒网 责编:丁真尼玛

■康巴传媒网记者 马建华 文/图

7月15日晚19:30,成都市川剧院新编无场次民族风情川剧《尘埃落定》,在康定剧场为市民送上了精彩的演出。

川剧《尘埃落定》由著名编剧徐棻根据著名作家阿来的茅盾文学奖同名作品改编,是已故名导谢平安的遗作,由“梅花奖”演员王超和“二度梅”得主陈巧茹领衔主演,“梅花奖”演员王玉梅担纲领腔。该剧自2014年首演至今,已演出近百场,曾荣获四川省第三届文华奖最佳剧目奖及5个单项奖,并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大型舞台剧和作品”,以及中国戏曲现代戏突出贡献剧目荣誉称号。

新编无场次民族风情川剧《尘埃落定》,反映了四川涉藏州县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生了一个傻瓜儿子。而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虽然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却有着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 该剧以麦其土司家傻瓜儿子的独特视角,呈现土司制度走向灭亡的必然。同时讲述了共产党进入高原后,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的历史进程。 故事精彩,曲折动人,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展现了浓郁民族风情的神秘、浪漫、传奇,并充满着独特的川剧魅力。川剧《尘埃落定》扩大了传统戏曲的容量,丰富了传统戏曲的表现力,拓宽了传统戏曲的时空自由,使川剧作为古典艺术而具有了现代品格,被誉为传承中国戏曲的一个成功范例。

在演出前,康定剧场门外已经聚集了不少戏迷,有耄耋老人、有中青年,还有少年儿童。戏迷们聚在一起,对即将出演的《尘埃落定》充满了期待。郭先生说,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出版后,他就看过,后来改编成电视连续剧,他也看过,现在又有了川剧版本,精彩当然不容错过。小说虽然是描写阿坝的,但阿坝和甘孜有着同样的民俗风情和旧的历史体制,相同的文化历史背景,对于像他这样土生土长的康定人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记者发现,很多人正是因为看了小说、电视连续剧,对《尘埃落定》的故事情节、人物命运有了更多的理解,因此,十分渴望从传统戏曲的艺术角度来解读这部作品。

演出过程中,演员们精彩的对白,高亢激昂的唱腔,吸引了观众们的兴趣,不时引发观众阵阵笑声,更是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该剧之所以能够得到年轻观众的喜欢,是编剧视角独特和对白吸引人,“和我一样看过该剧的年轻观众喜欢傻子独白的那一章节,大家觉得非常有张力,前面表现出傻子的单纯,真善美不自觉的流露。还有老土司的冷酷、老奸巨滑,觉得非常有震撼力,非常接近生活。”老戏迷陈先生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川剧并走进剧场看戏,甚至还有家长带着小孩来看,“我的一个朋友之前几乎从来不听川剧,今天和我一起来看演出,在进门前工作人员给我们人手发了一张川剧节目单,看完演出后,朋友就改变了以往对川剧唱腔古板的印象,觉得融合了戏歌的新唱法很有新意,没想到川剧竟然这么有魅力。”

演出结束时,演员们集体谢幕,老戏迷周先生激动不已,他用手机录下演出视频,他说,看一次不过瘾,回去后再慢慢欣赏。这么多年了,要在康定看到川剧演出,还真不容易。他认为新编的《尘埃落定》最吸引他的是大气又有特色的音乐和靓丽出彩的背景服饰,“藏歌和川剧的完美融合新意十足,熟悉的曲子响起很快就能把人带进剧里。”周先生认为,特别是王超扮演的傻子在真傻假傻间完美转换,令人眼前一亮。作品很好地戏曲化、川剧化,显示了成都川剧的实力,显示了我们川剧紧随时代步伐进步,从文学的角度来讲是一个成就;导演的独到和细节上巧妙的处理,弥补了以往川剧的众多不足;川剧音乐和藏族音乐融合得非常好,让人耳目一新。”

2014年,川剧《尘埃落定》公演以来,戏曲界专家认为,“徐棻笔下的傻子是我们现有四川舞台上不可多得的人物。近些年来,尽管作品出了不少,作为普通观众可看的戏也出了不少,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普通观众看的戏,我们更需要在同行面前亮出东西,可以说《尘埃落定》做到了。”

连续两天的演出,让康定地区的观众过足了川剧瘾,旧的土司制度早已淹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但对于经历和对那段历史有着清晰记忆的老人们来说,这部根据小说改编的川剧勾起了他们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土司制度的消亡是历史的必然,而对于今天的幸福生活,老人们倍感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