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一线工作法” 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

践行“一线工作法” 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

发布时间:2018-06-29

藏地阳光网讯:(理县县委组织部网宣员 周伟供/稿)“上下同欲者胜。”习近平总书记说:“做实际工作情商很重要,更多需要的是做群众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深入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今年以来,全县党员干部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始终保持“一线”状态,谋求“一线”作为,发挥“一线”作用,以实际成效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

敞开为民情怀 点亮贫困村致富明灯

“王书记,今天咋个比昨天来的迟了些呢?乡上事情多哇,最近天气多变,你开车上来要注意安全哦。”杨来富笑呵呵的拉着王德宗的手说道。

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九子村迎来致富领头人、群众的贴心人——第一书记王德宗。

王德宗同志到村后,干劲十足,走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情,和村两委班子结合九子村的实际摸索出“以种植业带动养殖业,以养殖业促进种植业”的思路,大力发展林下养殖和林下种植,作为九子村产业发展的基础。就这样,560余亩3万余株错季青红脆李,8亩中药材重楼,480只雪山种兔,400只土鸡,183头藏香猪,以基地+农户,合作社+电商的形式点缀在九子村山水间。

“王书记,走嘛去我们家田里面看一下,今年我们家的翠李果子接的好的很。你帮我看哈需要梳果不?我想今年我们家李子卖个20000元是没得问题的。”王秋兰拉着王德宗边聊边往田里走着。随着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大家与王德宗越来越熟悉,也越来越信任这个外来的“第一书记”。从当初的不爱搭理他,变成了现在遇事就先通知他,从大家口中的“乡上的来的”变成“王书记、德宗书记。”

“在群众工作中,唯有进得了门槛,下得了田坎,入得了心坎,才能不辜负组织的期望和群众的期盼!”王德宗不仅经常这样念叨,更是用实际行动进行了佐证。

当好“致富带头人” 村风村貌焕然一新

村支部书记是党的最基层干部,一头连着方针政策,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直接与群众面对面打交道,身份特殊,责任重大。座落在下孟乡的沙吉村,地处高山,平均海拔2300余米。2018年,也是王宪璋同志任该村党支部书记第19个年头。在他的带领下,沙吉村先后荣获“先进基层党支部”、“基层法制创建示范村”等殊荣。

“党在农村的每一项方针政策,涉及每家每户,与群众的衣食住行都息息相关。政策能否在村里落实,靠的是农村党员干部。政策落实得好,党支部在村民中就有威望;执行不好,群众就不满意,就会戳我们的脊梁骨。对于这一点,我作为村支部书记,头脑绝不会犯迷糊。”王宪璋如是说。

自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王宪璋同志19年如一日,带领村两委按照“因地制宜、干部带头、抓实服务”的总体思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抓好跟踪服务保障。他主动联系县农业局等相关职能部门,每年派专业技术人员到村开展果蔬栽培、剪枝、病虫害防治等现场指导服务工作,并有意识地培养了一批本地土专家,随时随地帮助村民做好技术指导工作。目前,全村现有青(红)脆李种植面积达到了400余亩,每户每年平均售买青(红)脆李收入均超过了2000元。同时,他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熟悉村情、村民的优势,对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主动帮助解决。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慎之又慎,妥善处置。近年来,全村没有发生一起治安案件和上访事件,寨内群众关系和睦,其乐融融。

“作为村支部书记,富民强村是第一位的职责。如果过了一年又一年,干了一届又一届,别的村都红红火火,而我们这个村桥还是那座桥,路还是那条路,山河不改、面貌依旧,作为一个村的领头人,能不脸红,能不冒汗?群众能答应吗?能不赶你下台吗? ”王宪璋自豪介绍说,“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沙吉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得到极大改善。所以,作为最基层党员干部,只有牢固树立发展高于一切,发展重于一切,发展先于一切的思想,才能集中精力抓发展,一心一意搞经济,把村里的群众带富,把自己的村搞好。”

擦亮服务窗口  用心用情温暖办证群众

走进县公安局宽敞明亮的出入境管理大厅,迎面而来的是笑容可掬、热情周到的窗口服务民警。背景墙上的“出入有境,服务无境”8个大字赫然醒目,四周悬挂着办证流程和公开透明的收费标准,温馨的便民指南随手可取,各项便民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从警以来,胡珍就一直从事窗口服务工作,是一朵名副其实扎根窗口的“警花”。近年来,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国旅游、留学的群众逐年增加,出入境管理窗口也成了门庭若市的热门窗口。

2015年6月,胡珍由派出所户籍岗位调任出入境管理大队大队长,虽然岗位变动,但是她的日常工作依旧是和前来办证的群众打交道,从警10年来,直接被她服务过的群众就达2万余人次。“看着群众满怀期待焦急的来,带着笑意高兴的离去,心中会油然升起一种成就感,我们工作目标就是让群众:不找人、少跑腿、办成事、心舒坦。”说着说着,她又腼腆的补充道,“只要是她服务过的群众,不管在什么地方我都会认出他们,他们也都认识我。”

在岗的每一天,她总是穿着整齐的警服,精神饱满地坐在窗前迎接群众,为了做好工作,她每天提前上班推迟下班,牺牲了不少休息时间。下班时间遇到匆匆赶来办事的群众,她依然耐心解释、热情服务,直到群众微笑着满意离开。凡是到接待大厅来办事的群众,只要手续齐全,便随来随办;手续不全的,她总是耐心指导,待到手续齐全后及时给予办理。

才办完证件的群众小李说,“她们的办证流程等方面的宣传非常好,需要准备些啥子我坐在家里就能了解清楚,准备好所需要的资料后到办证大厅非常顺利的就可以办好,在整个办理过程中,高效有序,简便快捷,每一处细节也都让我们倍感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