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特别报道】藏民独立师的故事

【“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特别报道】藏民独立师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9-07-31 来源:四川新闻网 责编:丁真尼玛
红五军团政治部遗址

四川新闻网丹巴7月30日讯(记者 戴璐岭 岳东 摄影报道)在甘孜州丹巴县甲居藏寨,除了有美丽的风景,具有藏族特色风情的藏寨,还深藏着不少红色印记。这里有红五军团政治部遗址,更有红军第一支少数民族武装队伍藏民独立师师部旧址,以及被丹巴人口口相传的独立师师长——马骏的故事。7月30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A组记者来到甘孜丹巴县藏民独立师遗址,探访红军第一支少数民族武装队伍的光荣历程。

“以马骏为师长的丹巴藏民独立师2000余人,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支藏族革命武装,在配合红军作战打击反动民团和反动土司武装,保卫根据地的斗争中立下了不朽战功。”这是《中国革命老区》一书中对丹巴藏民独立师的介绍。

藏民独立师师部旧址

翻看书中的内容,时隔84年,藏民独立师马骏师长的外孙土登讲述起外公与红军第一支少数民族武装队伍藏民独立师的故事,依旧激动不已。1935年10月16日,红四方面军南下占领丹巴后,在组建丹巴县苏维埃政府的同时,即开始组建丹巴民族地方武装。

马骏是丹巴县章谷镇白甲衣村人,藏名麻孜阿布,他在当地颇有名气并掌握着一支为数不多的武装力量。红军长征到丹巴后,马骏发觉红军是一支为穷苦人民打天下的部队,便主动表示愿意接受党的领导,配合红军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

“他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说服身边的亲戚朋友为红军筹粮,一传十、十传百,不少人加入到帮助红军的队伍中来。”土登告诉记者,对于藏族群众而言,粮食、牛羊都是很珍贵的物资,但靠着马骏耐心的讲解,藏民们了解了红军的初心,纷纷主动将剩余口粮捐献给红军,不少藏族小伙还加入了红军队伍。

马俊的外孙土登

1936年1月,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将丹巴藏民独立团及各区乡游击队扩编为丹巴藏民独立师。马骏任师长,全师三个团,每团直辖5—6个连,共约2000余人。为了加强对丹巴藏民独立师的政治和军事领导,第四方面军还从正规部队抽调了100余名汉族的干部战士到独立师工作。丹巴藏民独立师建立起来后,主要承担了对敌斗争、维护社会治安、为红军筹集粮食和其他物资等任务。

“那时候,汉族的红军和藏族的红军相处得非常和谐。和谐到哪种程度?吃的不分你我,宁愿自己吃不饱,食物都留给对方;天气冷的时候,宁愿自己不穿,身上的藏袍直接脱下来给汉族红军穿上。简直比亲兄弟还亲!”说到“亲兄弟”3个字,土登特意加重了语气。他说,正是因为党的民族政策,让丹巴当地的藏族群众第一次感觉到各族人民一家亲的温暖。

“我的女儿才15岁,但自从听我讲完曾外公马骏师长的故事后,她就立志成为像曾外公一样的藏族军人。” 土登说,直到现在,许许多多的丹巴年轻人依然记得藏民独立师的故事,那段光辉的岁月依然在藏地群众中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