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藏历

独特的藏历

发布时间:2019-08-28 来源:西藏人文地理 责编:顿珠曲珍

 

藏族独特的天文历法体系,不仅能较准确推算日、月、五星的位置和运动,还可根据物候、星辰等现象和数据预报西藏地区天气和地震等情况,如天气预报方面就有短期(一天)、中期(一季)和长期(从当年到次年),这些都是在广大藏族人民创造的基础上,又不断地沿用、吸收和借鉴来自印度、内地及其他地区的天文知识,而逐渐发展形成为现在的规模和系统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藏历的特征之一是,由于藏地地域广阔,各地观察天文的方法、条件以及传说等都有所不同,所以也就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谚语,而藏历都尽可能地将这些谚语收入自己的历书中,丰富了藏历的内容。比如:观察禽鸟和植物是珞、门法,观察星与风雪是羌塘法,观察日月运行是苯象法,观察山湖牲畜是岗卓法等。

藏历在节气与季节划分上,不是采用简单的岁月平分法,而是依“日宿”(即太阳所在位置)定点进行推算,进而将数据与藏族地区各类鸟兽草木变化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确定节气和划分季节。因此,藏历虽然也有与现在通行历法春、夏、秋、冬四季划分的传统,但同时又根据高原变化莫测的气候形成了独特的六季划分法,即:春、后春、夏、秋、冬、后冬。这种划分方法,符合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域的气候特点。从整体观察,整个涉藏州县冬季最长,春季次之,秋季再次之,夏季最短;部分高寒地区,甚至无夏季,春、秋季连接在一起。由于同样的原因,源于汉族农历中的24节气,在藏历中,适用的只是春分、秋分、冬至、夏至4个反映季节变化的节气,而其他表示黄河中、下游季节变化、降水量和冷暖程度的节气在西藏地区没有实际作用。

藏传时轮历的计算方法也很独特。其计算时间的单位有7个:息(呼吸顷),6息为一分(漏分),60分为一刻(漏刻),60刻为一日,30日为一月,12个月为一年。其中“息”的测计方法为健康的壮年男子一呼一吸所需的时间,约等于一个太阳日的1/21600;一刻相当于24分钟。它测定每个太阴月为29.53058太阳日,但又规定每个太阴月为30个整太阴日。为了相应地配合太阳日与太阴日之间的日序,便出现了“闰日和差日”,月的大小就依据同日和差日来解决。有差日无闰日或差日多于闰日的月份为小月,每月29天;闰差相抵或无闰日无差日的月份为大月,每月30天。时轮历还有3种年、月、日,各有太阳、太阴、宫的名称,其比例关系是:1太阳年=12太阳月=360太阳日

1太阴年=12太阴月=360太阴日

1宫年=12宫月=360宫日

65宫日=67太阴日

64太阴日=63太阳日

藏历中不仅有七曜,还有两个假想的天体,即罗目候、劫火(罗目候尾),再加长尾彗星。它们也称为“曜”,共为“10曜”。五星的各个周期同现代科学测出的数据相同或近似。时轮历中视罗目候与其他天体一样,有自己的运行周期,不同的是只有数而无“象”,是个“隐曜”。它的运动周期为30个太阴月,合计6792.04太阳日,已相当精确(今测为6793.460日)。罗目候的方位以黄经表示,以周长27宿相减,所得结果在时轮历中称为“罗目候头”,与之相对的称“罗目候尾”,相当于天文学上的黄白升交点和降交点。藏历中的长尾彗星就是九曜中的计都。

此外,藏历已拥有一套系统的日、月食推算方法,能够判断食限的数值、交食发生的时刻、食延时间、入食方向和食分大小等。这些对于古代天文学来说,已是一种相当先进的方法。

藏历中的各种节气、物候现象,不仅反映了一年四季气候的冷暧变化及各种自然天象,而且还能预测近期或更长时间以后的天气变化。这又是藏历的一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