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川流域婚俗

小金川流域婚俗

发布时间:2021-04-12 来源:阿坝日报   作者 :刘期荣 杨俊   责编:顿珠曲珍、降拥巴姆(实习)


吃“花夜果果”

给新郎官簪花


摆礼场景


婚俗“拦红”


历史以来,生活在阿坝州小金县新桥、潘安、崇德、宅垄、沙龙和美沃乡大部分地区,至今都保持着传统的婚俗习惯。当孩子们长大成人,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父母、哥姐都要亲自或托付亲友(媒人)积极为其物色对象。而今,虽然讲究婚姻自由,大多数青年男女都无须别人的帮助——穿针引线,但祖传的拿八字、回信、送节、插花儿、婚礼和回门等传统婚俗礼仪也还没有完全丢弃,只不过有的已经适度有些简化程序而已。

在父母、兄妹和亲朋好友的关心下,或通过自己的努力,青年男女物色到了意中人,男方就要请“红爷”去说媒。几经红爷的游说,一桩婚事有了眉目。此时,受男方家长的委托,红爷就要带着其生辰八字前往女家,待女家将姑娘的生辰八字填写在同一张红纸上后,将其折叠起来,用自己准备的穿有一根红线的针,连同一小枝柏树或其他常绿树的枝叶别起来,不串门,直接返回男方家里。家长便将其覆盖着一碗清水,虔诚地放置在堂屋的神龛上。在三天之内,如果双方或其中一方的家庭成员或者大小牲畜生病甚至死亡,若彼此毫无怨言,这段姻缘就此终结;倘无大碍,就预示着婚姻的成功,于是双方就商量着履行婚姻大事的第一道手续——“拿八字”。

“拿八字”就是将姑娘的生辰八字,名正言顺,大张旗鼓地拿到男方家里。当这门亲事确定之后,男方家庭就要请八字先生将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出生的年、月、日和时候)进行“合算”,如果婚姻八字合成了,就选定一个黄道吉日(一般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由媒人带着彩礼前往女方家,在规定的时辰里准时将其生辰八字拿过来,所有的程序与前次一样。这一天男方家要举办宴席,邀请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共同庆贺。

拿了“八字”之后,一般在来年的端午节时“回信”。这一天,女方家要设宴请客,意在昭示亲朋好友,自家的闺女放了人户,有了对象。

“送节”是礼节性的往来。继“回信”之后,男方要陆续三次向女方家庭赠送彩礼,彩礼的多少照旧没有固定的数量,只是日期相对固定,一般都要是节气。插花儿就是把几个节送完毕之后的一个手续,就是把婚期报告给女方家庭。倘若要将婚期提前,但没有陆续将节送够,在征得女方家庭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一次性完备三个节,倘若自行减免,要顺利地履行后面的手续就会打“官腔”、搬“上坡石”——主人家要为难,有的甚至还会因此而终结姻缘,当然,也有的为了解除尚未成熟的婚姻,借故不送节,所以,也把此段时间视为姻缘的“危险”时段。倘若完整地完备了所有的“手续”,绝大部分青年男女都会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完备了以上手续之后,顺理成章,该张罗婚礼的事了。男女就要双双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结束单身生活,做父母的心里既喜又忧,喜的是完成了对子女的养育义务,担心的是要为他(她)们的婚事再操劳一回。但不管怎样,他(她)们都会说:虽然家里穷,但就是“拉钱抹帐”(负债),也要把儿女们的婚姻大事办得体体面面,像模像样的!因此,结婚在小金川流域婚俗中也最为隆重、最为热闹。

男婚女嫁,永结同心。在选定的黄道吉日(一般都安排在冬、腊月这个农闲时节。倘若完备了结婚之前所有的手续,但是当年没有可以结婚的日子,也就是所谓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合算,的确不宜结婚,就将婚期推迟到来年,时间仍然尽可能安排在冬、腊月。也有因为当年为哑巴年——无“春”,而不能够举行婚礼的习俗,所以就将婚礼提前或推后举行),双方家庭分别摆设酒席(亦称做酒、办酒斗碗儿),邀请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根据家庭经济情况,主要亲戚邀请到哪一辈为止,朋友及左右邻居一般界定在全村或一个寨子)吃“九斗碗”、跳锅庄舞,张灯结彩,欢声笑语……不论男方还是女方,摆设酒席一般要三天的时间,即请支客、正酒(席)和谢支客。

当女方家请支客的时候,就要出阁的姑娘(新姑娘、新娘、新媳妇儿)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彻夜难眠,所有的伤痛、所有的快乐都一起涌上心头,一切都无法用语言来叙述、形容、表达,眼泪止不住涌出了眼帘……在悲与喜、爱与恨的痛苦折磨下,她用“哭泣”的特殊表达方式,将父母的养育之恩、姊妹情谊一一倾诉;把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热情关怀、真切关心来感谢;把“狠心”的红爷痛快地数落……那伤心的哭诉好不凄凉,却因此而激起了一种独特的氛围……

“花夜”即邀请客人们吃“花夜果果”。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主人家要在神龛上点燃香和蜡烛,进行一番祈祷之后,便请所有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一轮一轮地就座,品一品茶,吃些水果、瓜子、糖果和自家制作的糕点“花夜果果”。大家边吃、边聊,边歌,高兴了还会翩翩起舞,无不充满欢乐、祥和、喜庆的气氛。

所谓“簪花”即是对青年男子婚前的一次庄重而神圣的“洗礼”。“簪花”之时,长辈们用吉祥的言辞,祝福新人吉祥如意,美满幸福;平辈和晚辈们则随心所欲、花言巧语、油腔滑调、挖空心思地簪一些诙谐幽默的段子,以烘托婚礼喜悦、热烈的气氛,似乎要让所有的人都与新郎一道分享人生的这一大快乐。

“簪花”的开场白是“赞郎”即赞美新郎及其家庭。随后便开始“簪花”。其仪式首先由新郎的干爹妈开头,接着是父母、红爷,然后再安排长辈,待在场的愿意“簪花”的长辈们簪完之后,才轮到平辈和晚辈。凡是长辈“簪花”言辞都要含有吉祥、祝福之意,倘若自己不会说,也可请人代劳,而平辈或晚辈就可以只围绕一个“乐”字自由发挥,越有趣越好,随意取笑、求乐皆不会计较,因为当地有“三天不论大小”的习俗,意思是说,摆喜酒的三天内,为了充分活跃祥和、喜庆的气氛,所有人与新人及其父母之间没有辈分之分,大家都可以相互取笑、作乐。

周堂,亦称之为拜堂。这是新娘从娘家迎娶到婆家时举行的一种仪式。

次日凌晨,当迎亲的队伍即将来到新郎家门口的时候,要燃放一封鞭炮,还要邀请厨师给新娘退煞。新郎的父亲敬了神,做完祈祷,在其堂屋的神龛上和神龛下的方桌上各点燃红香和蜡烛,帮忙的小伙儿在堂屋中央的地面铺上一床红毡,在门前的空地上,安放一张小方桌,桌上放着一个盛满食盐、茶叶、大米、黄豆等谷物的碗,一把砍刀(菜刀)、一对蜡烛、一沓钱纸和三柱香。厨师嘴里念念有词,烧了钱纸,点燃了香、蜡,然后突然“嘿!”的大吼一声,用力抡起砍刀,狠命地平砸在方桌之上,再端起碗来,将碗中之物朝向新娘用力撒去。随后,旁边的人挥刀将一只大红公鸡的脑袋砍掉,朝着新娘子扔过去……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鞭炮被点燃,伴娘搀扶着新姑娘向堂屋走去。接着,新娘新郎在堂屋行大礼——拜堂成亲。进入洞房的时候,礼仪官端上一盘喜果,一般为核桃、大枣、糖果之类,撒在新婚床上或送亲人群中象征早生贵子,儿孙满堂之意。

情侣牵手,一段姻缘就此圆满礼成。婚后第三天,新郎偕同新娘一起回到娘家礼拜岳父母及妻室的亲戚,俗称“回门”。按传统规矩,回门这天,不管路有多远,新郎新娘须当日返回。

回门不久后,因考虑新娘不太习惯婆家生活,想念父母等原因,新郎需将新娘送回娘家小住几日(新郎当天可返回,也可陪同),一般需住满九天或十天,故叫“坐十”。其间新娘可完善以前没有做好的嫁妆,时日满后,由新郎亲自上门将新娘接回婆家,剩余的嫁妆也一并带回。

因大多迎娶的日子选在腊月,等以上程序都完成后,也基本到春节了,这时新郎新娘可带上礼品到双方长辈或哥嫂家拜访(称拜新年),并收取回赠的礼品以图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