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扎西曲登社区群众迎接游客。记者 唐斌 摄
“咚咚咚……喳喳喳……”
在西藏,重大活动多以藏戏扎西雪巴开场。而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扎西曲登社区就是它的诞生地。
相传,公元十五世纪,藏戏创始人唐东杰布募资造桥时,途经此地,创制了雅砻扎西雪巴藏戏。因此,扎西曲登社区被誉为“藏戏第一村”。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随着雅砻扎西雪巴藏戏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该社区将这一古老文化和民宿旅游相融合,走出了民宿“牵手”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他们行,我们也能行”
干净的水泥路,整齐排列的太阳能路灯,统一式样的藏式小院,往来穿梭的观光车,以及随处可见的雅砻扎西雪巴藏戏标志——黄面具……走进扎西曲登社区,民族传统元素、现代化之风扑面而来。
5月13日下午,在社区干部带领下,采访组来到仁增白玛家。
仁增白玛今年59岁,去年6月,在社区干部动员下,开办了民宿。而她的创业信心,源于拉萨市堆龙德庆区的一次参观之行。“当时,看他们有些条件还没有我家好,都能办民宿,我就有底气了,心想:他们行,我们也能行。”
不要看仁增白玛是巾帼,她可是该社区少有的敢为人先的“先行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农村男子还鲜有外出务工时,她便走出家门外出务工。
扎西曲登社区距山南市主城区12公里,那时仁增白玛经常搭“顺风车”或走路到市里打工。她说:“搬砖、拌砂灰,这些我都干过。”
靠着踏实肯干,仁增白玛和爱人达瓦养育了3个子女,如今老大、老二已成家单过,老两口和小儿子白玛伦珠一家生活在一起。2018年,他们花45万元在老房子的基础上,加盖了新房。
如今,仁增白玛家的民宿已从当初的2间客房、5个床位,增加到了5间客房、8个床位。“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只经营了4个月,收入2.5万元。今年,两个月不到,就收入8000多元。”除提供住宿外,仁增白玛还购置了藏装供客人拍照,她说:“客人住一晚一个床位50元,租一次藏装20元,只要我们把服务和卫生搞好,生意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多演一场,就多增加一份收入”
在扎西曲登社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雅砻扎西雪巴藏戏传习基地”几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该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尼玛次仁是这一古老剧种的代表性传承人。
从16岁开始学艺,到带队参加演出,再到现在依托雅砻扎西雪巴藏戏带领群众发展民宿旅游,尼玛次仁与之结缘已33年。他说:“扎西曲登社区,以前就叫扎西雪巴村,我们是雅砻扎西雪巴藏戏的传人。”
如今,只要游客有需求,尼玛次仁马上就能组织藏戏演出队表演扎西雪巴。他说:“虽然表演一场收入2000元,分下来我们28个队员平均一人还不到100元,但大家跳得很用心。多演一场,就多增加一份收入。”
尼玛次仁带领大家用精湛的表演,展示雅砻扎西雪巴藏戏的魅力。他说:“去年,国家投资3000万元、对口援藏的湖北省投资2000万元,完善了旅游服务硬软件设施,组织社区56户群众开办了民宿,带动年户均增收5000多元。”
民宿旅游增加了群众的经济收入,也拓展了社区的知名度。去年9月,扎西曲登社区被确定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后,乃东区推进乡村旅游的信心更足了。目前,乃东区正在加快推进门中岗社区雍布拉康生态度假村(游客接待中心)、亚桑特色民俗(民宿)村落等项目建设,扩大乡村旅游的覆盖面。
“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让农牧民群众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更坚定了基层干部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2019年,从陕西航天职工大学工程造价专业毕业后,白玛德吉考上了乡村振兴专干,被分配到扎西曲登社区工作。
初到基层工作,由于专业不对口,不善于与群众打交道,白玛德吉曾经迷茫过。但扎西曲登社区群众的敢闯敢试,让她找到了工作动力和信心。
去年,扎西曲登社区共接待游客1万人次左右,实现旅游收入30万元,远高于社区集体经济茶馆的22万元和藏戏表演的7万元。这些收入,对于习惯了种地和外出务工的社区群众来说已经很可观了,但白玛德吉觉得还可以做得更好。她说:“由于宣传不到位,来我们这的人还不算多。虽然我们拍了宣传片,但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白玛德吉特别想有机会能系统地学习讲解藏戏知识。在她看来,扎西曲登社区缺一名能把“藏戏第一村”的历史和文化讲清楚的讲解员。此外,白玛德吉认为发展民宿旅游,每家每户都应参与进来。她说:“我们社区有129户、513人,劳动力有267人,占了一半多。如果一家一个人参与民宿旅游,就可以解决一半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如今,扎西曲登社区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信在党的好政策的引领下,我们团结一心、苦干实干,社区会越来越宜居宜业、群众会越来越富裕富足,一定会绘就出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白玛德吉坚定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