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本草纲目》(藏译本)图片由顿珠旺姆提供
近日,“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本草纲目》(藏译本)由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据悉,该书共2册,212万字,745幅图片, 是国内首部《本草纲目》藏译本,具有重要学科研究意义。《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医药文化的不朽巨著,由明朝李时珍撰写。全书共五十二卷,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它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医学集大成者,并且内容还涉及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冶金、地质学、化学等。
“中医药和藏医药二者在理论与实践思维模式上有相似之处,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南加太说,“《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是研究药材的重要经典,对挖掘、整理、丰富传统医学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长期以来,《本草纲目》没有藏译版本,藏医界对这一中医药经典的博大精深、历史贡献和应用价值认识不够,这对中医药和藏医药的交流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为了填补这一空白,南加太从2009年便开始着手《本草纲目》翻译工作。在这部医学巨著中,药名、方名和专业名词术语难以计数,其中收集了许多“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的内容,要以藏医药典籍的标准正确译出,其工作之难度、强度不言而喻,南加太历时10余年才翻译而成。
“翻译过程中,为了确保内容准确,我查阅和学习了《素问》《易经》《四书五经》《诗经》《难经》《抱朴子·内外篇》《伤寒论》《金匮要略》等《本草纲目》中所引用的文献资料。同时参考了《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名医别录》《伤寒论》《唐本草》《千金方》《证类本草》等自秦汉以来的中医药经典名著。” 南加太告诉记者,“同时,我遵照《译经二卷本》和《庞唐玛》等藏文古籍的翻译准则、译法与特点,既保留了中医经典的原貌特点,又彰显了藏医药古籍文献的特色。”
此外,南加太多次拜访西藏、青海、四川等地的多名中医药、藏医药专家和汉藏文翻译名家。反复比照中医和藏医药物在形态、颜色、性味、功效主治诸方面的异同以及古今语言文字表述差异,采用意译为主,直译或音译为辅的方法。既体现原文特色,又符合藏医药文献的标准要求,力争做到“信、达、雅”。当某些药物汉藏文记载或表述方面有异义时,则多方考证,实地考察,综合分析从而加以厘正。
据了解,为了高质量完成翻译和出版工作,青海民族出版社全程跟进翻译进程,并聘请权威专家为翻译顾问,对项目进行反复论证,制定科学规范的翻译原则和方法,同时积极申请国家重点图书出版项目,全力保证该书顺利出版。
南加太认为,《本草纲目》(藏译本)的出版发行对藏医药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比如,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许多常用藏药目前已濒临灭绝,通过翻译《本草纲目》,可以促使藏医学界更好地了解、学习和掌握《本草纲目》的理论基础与药物知识,对濒危藏药品种寻找替代品,既有利于藏医药学科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又能起到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作用。而且,对藏医药教育事业、临床实践、科学研究、文化传承方面具有参考价值,为中藏药结合发展、新药研发及中藏药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支撑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