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要注意哪些疾病的预防?学生、家庭、学校都需要做些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四川疾控专家的建议。
开学季应注意以下疾病的预防
1.新冠肺炎
全年均可发病,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所有人群均易感。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者丧失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鼻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2.流行性感冒
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节高发。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如咳嗽、喷嚏、近距离交谈等,另外共用手巾、玩具等也可引起传播,各学段均易感。除发热、咳嗽、咽痛、畏寒等外,多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等。
3.诺如病毒感染等腹泻病
传染性强,全年均可发病,寒冷季节高发,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各学段均易感。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
4.手足口病
全年均可发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易在托幼机构中发生集体感染。
5.水痘
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冬春两季多发,其传染力强,水痘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
6.细菌性结膜炎
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性眼病,又称“红眼病”,多发于春秋季。儿童患细菌性结膜炎多为流感嗜血杆菌或肺炎链球菌引起,流感嗜血杆菌性结膜炎易在学校和家庭中传播感染。结膜炎致病菌有可能经呼吸道分泌物传播,还可通过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玩具、水龙头、门把手等传播。
7.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吸入病人喷出的唾液飞沫,就易受到结核菌感染。学校里集体学习生活,同学间接触很密集频繁,容易使肺结核在校园里传播和蔓延。
肺结核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胸痛、胸闷、发热、消瘦、盗汗、乏力、食欲减退等。
预防措施
学生:
1.遵守学校防疫规定。不隐瞒个人及共同居住者的旅居史、接触史。如果出现发热、干咳、气促、呼吸道症状等,要立即告诉家长或老师,及时就医,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2.及时接种各类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大部分流行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可有效避免感染水痘、流感、肺结核等传染病;
3.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到校后要洗手,避免用不清洁的双手接触口、眼、鼻;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捂住口鼻,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后投入有盖垃圾桶。寄宿生不共用、混用脸盆、毛巾、漱口杯等私人物品;
4.尽量保持社交距离。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在校期间不串座、不串班、不打闹、少聚集;在餐厅内,错峰就餐、间隔取餐、分开用餐;与他人交谈保持适当距离。寄宿的同学在宿舍区内不要串寝、聚集和扎堆;
5.加强上下学路途个人防护。尽量选择步行,如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途中要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减少接触扶手、按钮等公共设施,尽量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
6.合理膳食,营养均衡。饮食不均衡,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或其他营养元素缺乏的情况,从而使抵抗力下降。因此,提高免疫力,营养搭配很重要。要摄入足够的鱼、瘦肉、蛋、奶、豆制品、蔬菜、水果等;
7.规律作息,积极锻炼。充足的睡眠是保证良好生长发育以及提升免疫力的先决条件,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适当的户外活动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强健体魄,提高免疫力。
学校(托幼机构):
1.准备充足的防疫物资,如口罩、测温仪、洗手液、消毒剂等;
2.学校应加强疫情监测,落实晨、午检制度,学生有身体不适时要及时采取送诊或居家休息等措施;
3.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4.每日对玩具、教具、生活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5.发现有疑似传染病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
6.督促学生勤洗手;
7.在全体教职工中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
家庭:
1.家长和学生都要勤洗手;
2.餐具、玩具等要常清洗、消毒;
3.少去或不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4.房间要每天开窗通风,做好居家卫生清洁工作;
5.膳食营养要合理搭配,保证学生充足的休息,增强自身免疫力;
6.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人员接触;
7.每天检查身体情况,出现疑似症状应做好防护、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