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江变清 红嘴鸥又飞回来了

沱江变清 红嘴鸥又飞回来了

发布时间:2022-06-08 来源:四川日报 责编:丁真尼玛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殷鹏
  “沱江的水,真是一年比一年好。”6月7日,站在沱江边,内江市资中县银山镇古井村村民叶桂军这样感慨。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沱江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7.3%,比2017年提高91.1个百分点,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位居全省主要河流之首。
  沱江是长江重要支流,是四川城镇最集中、人口最密集、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承载着全省19.3%的人口和23.6%的GDP,一直是四川水污染防治的“硬骨头”。为何近年来沱江水质有了大幅改善?

痛定思痛 打响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上世纪90年代,沱江流域污染逐年加重,一度成为全省乃至长江上游污染最严重的河流。”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监测数据看,2017年沱江流域16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仅6.2%,干流污染十分严重。威远河、釜溪河、球溪河等沱江支流长期为劣V类水质,治理形势严峻。
  2018年,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四川开展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及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督察,指出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问题突出,结构性、布局性污染严重,部分支流水质下降。四川痛定思痛,坚决把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来抓,打响了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设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1万余名,做到各类水域河湖长无缝衔接、全域覆盖、网格化管理,将水污染防治的“分散治理”变为“协同治理”。截至目前,流域各级河长先后巡河巡湖67万余次,排查整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8.5万余个。
  印发《四川省贯彻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及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细化整改任务20项,制定具体措施189条。目前,20项整改任务已整改完成19项,有序推进1项,推动解决了一大批制约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的痼症顽疾。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将流域7市29个县(市、区)划分为15个控制单元,实施流域分区管理,分年度、分单元明确考核目标和奋斗目标,详细勾勒出流域水质达标路径,确保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多年攻坚 沱江入长江口水质稳定达到Ⅲ类
  沱江水愈发清澈,怎样才能实现长治久安?近年来,四川出台《四川省沱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四川省老鹰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等相关法规条例,严厉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621件,处罚2.26亿元。
  成立了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倪晋仁、中国工程院院士段宁等19名专家学者组成的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专家顾问团,并开展驻点跟踪研究。建成沱江流域水环境精细化管理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48小时水质预警预报。
  严格审批沱江干流1公里范围石油化工等项目,创建绿色工厂145家、绿色园区15家;颁布实施《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倒逼沿江各地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提档升级,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
  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流域治理,2017年以来投入治理资金近400亿元。
  在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考核中增设沱江专项,对排名靠后的地方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实施约谈,截至目前已开展约谈10余次。
  经过多年攻坚,如今沱江全面消除Ⅴ类及劣Ⅴ类水体,入长江口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水环境质量创20年来最好水平——昔日的“臭水河”逐步恢复了最初的容颜,桃花水母、红嘴鸥等珍稀水生生物和候鸟频频现身,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