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增收“瓶颈” 推动发展“嬗变” ——甘孜县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向好发展

突破增收“瓶颈” 推动发展“嬗变” ——甘孜县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向好发展

发布时间:2022-07-12 来源:藏地阳光网 责编:丁真尼玛

藏地阳光网讯:(甘孜县委组织部 古睿涵/供稿)甘孜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和县委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从组织建设、制度保障、产业发展三方面入手,着力突破村集体经济增收“瓶颈”,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嬗变”。

聚焦组织保障,三级联动,齐头并进。甘孜县委统筹调度,用好“指挥棒”。明确县级包乡领导定期深入联系乡(镇)开展调研指导,亲力亲为出思路、选项目、定计划,为村集体经济发展“铺路搭桥”。部门联动助力,弹好“协奏曲”。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县财政局、县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强化政策指导,拓宽发展思路。常态化召开部门联席会,整合资源,精准确定项目,示范打造一批村集体经济,带动全县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乡村具体落实,奏响“主旋律”。乡(镇)因地制宜,深挖优势和潜力,科学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优配强村班子,全面实现村(社区)干部学历“一降一升”,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提供人员保障。

聚焦发展前景,因村施策,激活动力。利用资源优势,探索“农旅融合”创收模式。结合我县“文旅再塑甘孜”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文旅+农业”的集体经济模式,推动生态、观光、休闲农业升级,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比如:色西底乡恩珠二村结合特有资源,进一步优化资金投向,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县委“城市再塑甘孜”发展有效融合,努力建设“农牧+文旅”体验地,确保村集体经济效益发挥最大化。

村集体创办合作社,探索“产业兴村”创收模式。由于县部分村交通不便、资源优势不明显,县采取创办合作社模式,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把资源不明显的村集中起来报团取暖。比如:夺多乡果木村科学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组织4个村抱团取暖,充分利用牦牛肉产品优良口碑,积极建设雪域蓝天牦牛加工基地,进一步规范牦牛肉加工生产程序,拓宽生产渠道,形成品牌效应。目前该村集体经济每年效益能达到15万元左右,村民分红每年500元左右。

政府筹资统建管理,探索“百村发展”创收模式。县创新提出“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以文活城”的产业发展思路,有效破解产业发展无支柱产业困局。128个贫困村抱团取暖的方式,打造甘孜县最大文旅产业—甘孜县格萨尔王城暨百村产业基地。目前已有300多家商户成功签约入驻,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128个脱贫村实现房租分红1680余万元,经营性收入1.8亿元。拓展新举措,大力推进“文旅再塑甘孜”发展新思路,创新推进格萨尔王城暨百村产业基地国家级4A景区转型升级,打造格萨尔文化旅游品牌、抢占藏区格萨尔文化市场,培育集体产业、增强旅游承接能力、加快经济转型,以“飞地”集体经济为实体,将128个脱贫村产业集于一城之内,囊括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文化创意与旅游融合、文旅融合的影响、文旅融合的需求、文旅融合的产业化五个方面。

聚焦制度保障,优化机制,健康发展。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该县深入谋划长效机制,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有力有序推动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建立领导机制。从上到下,层层建立领导小组,确保村集体经济工作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村集体经济工作,及时破解难题、解决问题。实行驻村干部联系制度。每一个村集体经济由驻村第一书记负责,协调解决发展过程遇到的问题。优化协同机制。县委明确涉及相关部门职责,统筹协调,牵头抓总,农牧农村局、财政局、发改局、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合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