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拉王平:从“放牛娃”到“珠峰队长” 一条不寻常的攀登之路

苏拉王平:从“放牛娃”到“珠峰队长” 一条不寻常的攀登之路

发布时间:2022-07-26 来源:四川日报全媒体、川观新闻 记者:余如波 责编:顿珠曲珍

原标题:从三奥雪山到世界之巅——苏拉王平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珠峰队长

2019年,中国民间登山协作队“川藏队”带领来自全国的8位登山爱好者,耗时40多天成功登顶珠峰,成为当年全球首支登顶珠峰的团队。
  此行,“川藏队”的高山摄影师拍摄了长达21个小时的有效素材,最终剪辑出80多分钟的电影《珠峰队长》,成为全球首部真实再现珠峰攀登全过程的电影。7月2日,《珠峰队长》正式上映,为电影暑期档带来一部“清凉”之作。
  “一个人一辈子可以不登山,但是心中一定要有一座大山,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生活中的‘珠峰队长’。”作为影片和现实生活中的“珠峰队长”,“川藏队”创始人苏拉王平原本只是阿坝州黑水县三奥雪山下的一名“放牛娃”。与登山意外结缘后,他与家乡的小伙伴不断攀登,成功来到世界之巅,也站上了人生的“高峰”。
  《珠峰队长》上映前夕,记者在成都专访了苏拉王平,听他讲述自己的登山故事。


放牛娃转型高山向导
  在成都市金牛区一条小街上,俗称“川藏队”的成都川藏登山运动服务有限公司,藏身于一栋写字楼内。走廊上,几排精心装裱于木框中的尼泊尔语、英语双语证书引人注目:那是“川藏队”队员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世界第八高峰马纳斯鲁峰获得的登顶证书。
  苏拉王平出生在阿坝州黑水县三奥雪山脚下,当地因只有8户人家而得名“八家寨”。以前从县城到村里,有十几公里不通公路,没电、没水、更不通电话,跟外界沟通非常少。庄稼一年只产一季,更多的收入靠放牛、放羊、挖药材。
  “我们在这里生活,从小就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苏拉王平说,山下采购的东西要背回来,山上挖的药材要背下来,所有的庄稼都要从地里背回家里。他家养了几十头牦牛,海拔四五千米的地方,满山追着放牧。
  不知不觉到了2000年,这一年苏拉王平23岁。
  当年中专毕业后,他在家等着分配工作,恰逢中国登山协会的运动员到三奥雪山考察攀登。“村上有30多个人帮他们背东西,我很喜欢体育,又上过学,沿途就跟他们有比较多的交流,对登山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中一位登山运动员马一桦,在成都成立了一家商业登山公司,邀请苏拉王平投身登山。苏拉王平的父亲有些失望,他觉得登山风险太高,更希望儿子考公务员或者找个对口工作,但苏拉王平坚持“一定要出去看一下是怎么回事”。
  苏拉王平原以为会成为登山运动员,没想到真正的工作其实是高山向导。高山向导以帮助他人实现攀登雪山的梦想为职业,除了在登山过程中要保障客户的安全,还要关注他们的攀登体验和收获。这就要求高山向导具有合格的体能、完善的知识和技能、良好的沟通能力、丰富的攀登经验以及活动组织管理的能力。
  苏拉王平进一步通过了解,发现国外民间登山已经有上百年历史,而中国当时才起步短短几年。“四川有这么多山峰,我觉得可以自己成立一个向导队伍。”他意识到,以前“靠山吃山”就是放牛放羊,如果民间登山运动火起来,在保护好的基础上利用好雪山资源,把冰天雪地转化成“金山银山”,可能带动一个区域的发展。
  他想到了从小一起放牛长大的小伙伴。“他们好多都没怎么上过学,都希望走出大山。在雪山上他们才是最厉害的,只要加强登山技术和服务意识就行。”天时地利人和皆备,苏拉王平意识到,这条路可能行得通。2003年,“川藏队”的前身“三奥雪山协作队”正式组建,首批7名队员全部来自他所在的村子。

带领登山者“心中有数再出发”
  由于缺少资金,苏拉王平最初只购买了7套技术装备,包括头盔、安全带、冰镐、冰爪、绳子等。普通的登山服尽管看起来统一,然而只能防水不能透气,专业的登山服两者都能做到,但当时他们买不起。
  大家开始在老家雪山上训练,传授技术并不难,难的是让大家保持信心。“他们结婚比较早,上有老下有小,家里人觉得该挣钱了。”苏拉王平每天给他们三五十块钱补贴,“因为担心如果一天两天不给钱,家人就不让他们出来了”。公司注册成立之初,苏拉王平在朋友家的地板上睡了两年,一直到2008年都在亏钱。
  外部环境尚未成熟,“川藏队”便静下心来“做好自己”,开始攀登四川各地的著名山峰,把名气慢慢做出来。“让这个圈子晓得‘川藏队’的水平,晓得苏拉王平的水平,人家才愿意让你给他做安全保障。”
  邛崃山脉的婆缪峰就颇具代表性。尽管海拔仅5413米,它却有着迷宫般的路线、变幻不定的雹雨,山上没有水没有宿营地,攀登难度非常高。由于装备有限,苏拉王平等人穿着军用胶鞋便开始挑战,一路被暴风雪吹得手脚僵硬、眼睛也睁不开,历时5个昼夜才最终登顶。经此一役,户外登山圈开始关注到“川藏队”。
  从2009年起,“川藏队”的业务慢慢走上正轨。“民间登山爱好者越来越多,大家逐渐意识到要跟着专业团队走。”苏拉王平说,高山向导并非普通导游,他们跟客户堪称“生死之交”,需要“心中有数才出发”,保障后者的生命安全。“作为队长,必须对自己心里有数,对山峰心里有数,对向导和队员心里有数。”
  这一“底线思维”贯穿始终。例如,针对登山“小白”,“川藏队”通常会推荐三奥雪山中的奥太娜和四姑娘山二峰;登上这些“入门级”雪山,才会挑战海拔更高,对体能、技术要求更高的山峰。
  如今的“川藏队”,已拥有55名具有高山向导从业资质的藏族协作队员和10余名工作人员。每年三四个月的登山季,他们就在“川藏队”担任高山向导,最多可以赚十多万元;登山季之外,他们回到黑水老家种地、放牛、照顾家庭。“现在大部分人都开上越野车了。不少人在县城甚至在都江堰买了房。能够改变他们的命运,这一点我特别开心。”苏拉王平说。

“珠峰队长”圆梦世界之巅
  对于大多数攀登者,珠峰都有无法抗拒的吸引力,苏拉王平也不例外。
  “为了攀登珠峰,我可以说准备了十几年,每年珠峰攀登季的攀登人数、天气情况、发生的意外和原因等都在关注。”不过苏拉王平觉得,作为一支民间登山协作队负责人,个人登顶没有任何意义,他更希望做一次“珠峰队长”。
  2019年4月8日,苏拉王平作为队长,带领来自全国各地的8名队员和“川藏队”7名高山向导兼摄影,组成珠峰登山队+珠峰攀登纪录片摄制组,从成都出发前往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到达当地后,又给每个队员安排了一位夏尔巴向导。“珠峰南坡是一个国际大舞台,世界各地的登山者都在这里,我们想走出去看看。”
  为了让队员逐步适应,一行人从4月10日起徒步前往珠峰南坡大本营,在大本营进行了两次拉练:第一次是从海拔5300米的大本营上到6000米的高度再下来,第二次是上到7000米。苏拉王平说,登顶珠峰的“窗口期”大概在5月15号到20号之间,拉练可以观察队员的状态,让大家在冲顶之前做好相应准备。
  拉练结束后,大家便开始等待天气好转,结果一等就是11天。当时,孟加拉湾产生气旋,气旋经过喜马拉雅山脉,使得山上的风特别大。“高山上最怕的就是风,会把地面上的雪吹起来,甚至让人出现失温症。”苏拉王平说,好不容易等来第一个窗口期,然而夏尔巴需要先上山修路、运输物资,短短5天并不够。
  “听说下一个窗口期在20号以后,并且只有两三天;2019年又是攀登珠峰人数最多的一年,大本营有几百上千人在等着,到时候肯定会出现拥堵。”苏拉王平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抢第一个窗口期提前冲顶。
  冲顶过程异常艰险。1000多米长的洛子壁,是一条最大坡度可达80度的冰壁,“我们背负七八十斤的装备,每一步都很艰难。”苏拉王平说,后来在下撤途中再次经过,一块大石头从天而降,从他和队员之间穿过。“那个大小和速度一旦砸中人,不可能有活下来的机会。而且下面还有人正在向上攀登,幸好没有砸到。”
  苏拉王平提前出发的决定,让大家顺利通过登顶前最后一道难关“希拉里台阶”。5月15日,苏拉王平带领“川藏队”,成为2019年第一支登顶珠峰的队伍。
  “我们第一时间拿出了五星红旗,让五星红旗飘扬在珠峰顶上,那一刻心情是非常激动的。”苏拉王平说。

人 物 名 片

苏拉王平,1978年出生于阿坝州黑水县,藏族,2000年开始从事高山向导工作,曾登顶世界第八高峰马纳斯鲁峰、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峰等,2019年带队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并拍摄制作电影《珠峰队长》。获得阿坝州文旅融合发展突出贡献奖杰出个人称号、国家体育总局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称号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