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担当实干 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 ——中共四川省委“中国这十年·四川”主题新闻发布会实录(一)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担当实干 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 ——中共四川省委“中国这十年·四川”主题新闻发布会实录(一)

发布时间:2022-08-19 来源:四川日报 责编:丁真尼玛

8月18日,中共四川省委“中国这十年·四川”主题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境内外20家媒体的70余名记者参加发布会。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雨杨 摄

8月18日,中共四川省委“中国这十年·四川”主题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省委书记王晓晖作主题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云泽回答有关提问。

省委新闻发言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莉主持发布会。境内外20家媒体的70余名记者参加发布会。

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王晓晖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与各位媒体朋友见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这些年,面对多重困难叠加的严峻复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四川省委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拼搏实干,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前行,在稳中求进中奋发有为,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我到四川工作近4个月时间,通过到基层调研、听取工作汇报、召开各类座谈会等形式,对四川的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对四川这些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下面,我就这十年四川改革发展成就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是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我们坚持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全省经济总量连跨3个万亿元台阶,从2012年的2.39万亿元,增长到去年的5.38万亿元,总量跃居全国第六。工业、服务业、农业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电子信息、食品饮料产业规模相继迈过万亿元大关,工业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全省粮食产量时隔二十年再次突破700亿斤(去年达716亿斤),生猪出栏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去年达6300多万头),农业大省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天府粮仓”的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5%、高于全国年均增速1个百分点。乌东德、白鹤滩等大型水电站建成投用,全省已建水电装机容量、发电量和天然气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清洁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占比提高到85%以上,绿色发展的底色更加鲜明。
  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成都经济总量接近两万亿元,七个区域中心城市全部超过两千亿元,主干引领带动、多支竞相发展、干支协同联动的生动局面加快形成。特别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提速、加快成势,160个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在重点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取得一批协作成果,在发展态势、创新动能、融合融通等方面发生许多可喜变化,四川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位势不断提升。我可以告诉大家,今天的四川,经济发展不仅有“量”的快速增长,更有“质”的显著提升,正稳步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
  二是创新创造能力显著提升。我们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四川正在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承载区和创新要素加速汇聚地。四川被列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中国(绵阳)科技城、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和西部(成都)科学城加快建设,成都超算中心进入国家序列,连续举办科博会、海科会等促进科技成果交流转化。四川拥有亚洲最大的航空风洞群、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极深地下暗物质实验室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参与承担了大飞机、“华龙一号”“玲龙一号”等国家重大专项任务,孕育诞生了歼20、嫦娥五号探测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我国第一座“人造太阳”等大国重器。
  这些年,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蓬勃发展,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超过千亿元,总量居中西部第1位、全国第7位;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是2012年的7.4倍,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3万亿元、是2012年的2.8倍,区域综合创新能力进入全国前列,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提升。
  特别可喜的是,即便今年以来经济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下行压力,我省高技术产业发展依然保持强劲态势,上半年增加值同比增长15.1%,其中动力电池、晶硅光伏、钒钛、计算机通信产业同比分别增长152.5%、74.3%、32.1%、17.8%,为稳住经济大盘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四川长远发展积蓄起强劲动能。可以说,今天的四川,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创造活力不断迸发,在全国科创版图中地位越来越重要。
  三是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我们聚力破解自古以来制约四川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经过持续努力,内畅外联、通江达海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构建,进出川大通道新增19条、总量达40条。
  铁路方面,西成客专、成贵客专建成通车,成渝客专提质改造工程顺利完成,成达万、成自宜、成渝中线、渝昆等高铁开工建设,世纪性战略工程川藏铁路全面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扎实推进,铁路运营里程达5687公里,其中高速铁路从无到有、运营里程达1391公里。
  航空方面,双流国际机场开通国际航线数量达131条、较2012年增加75条,10年间新增民用运输机场6个,总数达16个、居全国第三,去年6月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运、与双流国际机场实现“两场一体”运营,成都成为继北京、上海后全国第3个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今年上半年旅客吞吐量居全国第一。
  公路方面,全省公路总里程从2012年的29.3万公里增加至39.9万公里、居全国第一,雅康高速、汶马高速全线建成通车,高速公路总里程从4334公里增加至8727公里、居全国第三,“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全面实现。
  水运方面,嘉陵江(川境段)全线复航,宜宾港、泸州港、乐山港一体化整合加快推进,通江达海的内河航运体系基本形成。大家都读过李白的《蜀道难》,今天的四川,交通地理已发生根本改变,“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交通走廊体系加速形成,“蜀道难”成为历史,“蜀道通”全面实现,正向着“蜀道畅”加快迈进。
  四是发展动力活力显著提升。紧贴四川实际以改革破除障碍、赋能发展。扎实推进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城乡基层发展治理格局深刻重塑。针对国资国企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我们大力推进国资国企“1+6”改革,全省国有资产布局不断优化,国有经济动力、活力、竞争力持续增强,通过战略性重组整合成立的蜀道集团进入世界500强。
  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全力推进对外开放合作,自贸试验区建设积厚成势,天府新区综合实力进入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综合保税区数量大幅提升、从1个增至6个,国家服务出口基地、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实现从无到有、总数达10个,在川世界500强企业达377家、较2012年增加130家,在川领事机构从9家增至21家,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从128对增至418对,去年全省进出口总额达9513亿元、是2012年的两倍多,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今天的四川,乘着国家战略的东风,依托独有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区位优势,正加快成为改革的新高地、开放的新前沿。
  五是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我们举全省之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6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5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绝对贫困全面消除!尤其是曾经“一步跨千年”的凉山彝区和涉藏地区,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新的历史性跨越,群众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这十年,财政民生支出占比每年稳定在65%以上,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全面加强,城镇新增就业年均增长超100万人,人均预期寿命从75.2岁提高到77.9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0180元、7432元增至41444元、17575元,均实现翻番,城乡收入比持续缩小。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覆盖城乡,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绿化全川行动,全省森林覆盖率从35.2%提升至40.2%,大气质量显著改善,水环境质量创十年来最好水平,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更加牢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抓好民族地区各项工作,有力促进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持续推进法治四川、平安四川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禁毒人民战争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取得重大成果,积极应对处置地震、暴雨洪涝、森林草原火灾等一系列自然灾害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今天的四川,天蓝地绿、景美人和、宜居宜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六是从严管党治党水平显著提升。我们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开展一系列党内集中教育,引导全省党员干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更加有力,人才引进培育力度持续加大,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持续用力正风肃纪反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政治生态持续发生可喜变化。注重广泛凝聚合力,认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调动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群团组织等各方面积极因素,齐心协力推动事业发展。今天的四川,党风政风显著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干事创业的环境越来越好、氛围越来越浓。
  新时代十年四川发展的成绩,是党和国家发展辉煌成就的一个生动缩影。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站在更高起点上谋划未来发展,在新的征程上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将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拼搏实干、埋头苦干,奋力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不断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局面,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全力把总书记为四川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人民日报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高度重视。今年6月总书记再次莅临四川视察指导,明确要求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请问这些年四川如何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
  王晓晖:正如记者朋友所说,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高度重视,对四川人民亲切关怀,到中央工作后多次到四川视察指导或参加有关活动,多次就四川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这些重要指示精神,是一个系统完备的有机整体,鲜明指出了新时代四川改革发展的根本性、关键性、全局性问题,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了科学指南。
  比如,总书记多次讲,四川是西部地区重要大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明确要求四川要发挥独特优势,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全局;要求扎实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这些重要论述,标定了四川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地位,赋予四川新的历史使命。
  再比如,总书记在充分肯定四川发展成绩的同时,深刻指出,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不足仍然是最突出的问题;要求我们,着力解决好产业体系不优、市场机制不活、协调发展不足、开放程度不深等问题。这些重要论述,指明了四川发展所处历史方位,指出了制约四川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还比如,总书记要求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要求我们站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发展,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要求我们增强改革动力,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要求我们把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擦亮,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要求我们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形成科技创新体集群;要求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写好,以酿出美酒的标准保护好长江上游水质,守护好这一江清水等。这些重要论述,精准指出了事关四川发展全局的关键性问题,明确了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
  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新时代四川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这些年,我们坚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作为治蜀兴川事业发展最根本的工作遵循。总书记每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省委常委会都及时传达学习,每年举办省级领导干部和市厅级主要负责同志读书班集中学习,引领带动全省上下学思践悟、知行合一。
  今年5月,我们召开了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号召全省上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赶考姿态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我们聚焦总书记对四川提出的重大命题和指出的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列出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数字化、民营经济发展等12个重点课题,分别由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开展为期两个月的调查研究,力求形成一批高质量调研成果,不断丰富完善治蜀兴川事业发展的思路举措。
  大家都知道,总书记最近一次来川视察是今年6月7日至10日,是在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刚刚闭幕不久,这是四川改革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这次视察期间,总书记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概括为7个方面,同时提出了10个方面的新的重要要求。这段时间,我们持续深化对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领会把握,及时召开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迅速传达学习,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制定学习贯彻《意见》《总体安排》《分工方案》,召开系列会议作出安排部署,坚决推动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巴蜀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关键是抓落实。我们把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检验标尺,制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督办落实实施细则》,省委每年都召开专题会议听取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情况,结合实际研究深入推进的措施办法。前段时间,我们召开省委工作会议,深刻领会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对全力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作出安排部署。这样做,目的就是要一项一项细化落实,全力把总书记为四川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