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红原赶“烤”① | 草提前一个月黄了,牦牛冬季缺粮将更严重……

多彩红原赶“烤”① | 草提前一个月黄了,牦牛冬季缺粮将更严重……

发布时间:2022-09-01 来源:川观新闻 责编:丁真尼玛


写在前面


少雨是饲草的减产伏笔,高温是无声的红色警报。

60年难遇的极端热害,不仅给平原、丘陵等地区农业造成打击,同样也给川西高原草畜业带来“烤验”。

以中国五大牧区之一的川西北牧区核心区域红原县为例,旱情之下,多彩草原还好吗?牛羊越冬是否难上加难?当地又有何应对措施?围绕这些核心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和行业主管职能部门以及当地牧民,推出系列报道《多彩红原赶“烤”》,敬请读者垂注。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张闻亚 文/图

“这里本是世界上最完整、规模最大、最秀美的高原湿地,今年很多地方都见不到水。”8月28日,望着红原日干乔湿地,藏族小伙尼玛话语里透着担忧。

尼玛既是家里有上百头牦牛的本地牧民,也是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省草科院”)的工作人员。他告诉记者,60年难遇极端高温给平原、丘陵等地区带去的伤害被大部分人看到,对红原大草原的负面影响人们却关注度不高。

尽管在游客眼中,仍有野花零星绽放的大草原依然美丽多彩,但危机已然埋伏在提前泛黄的草原中。


8月中旬,日干乔湿地,之前的积水区也难见水,草已开始泛黄。

现状:

降雨量少于同期 河流水位下降

牧草丰茂的红原县,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的川西北牧区核心区域,一直以来被视为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聚宝盆和水源涵养区。红原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副局长郭发亮告诉记者,这里常年降雨量达到753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但今年6月到8月,本该是雨水最丰沛的时候,下雨的时间和次数都比往年少了许多。”

当地气象部门的统计数据,也支撑了郭发亮的说法。据统计,红原县今年6月降水量为63.7毫米,不到多年6月平均降雨量的一半;7月降水量为95.6毫米,较多年7月平均降雨量少2成,8月虽然情况好转,但降雨量依然少于多年平均水平。

一方面,降雨量明显减少,另一方面,当地平均气温明显偏高,三个月平均温度偏高1.5摄氏度,导致水分蒸发量增加。省草科院牦牛专家安添午副研究员告诉记者,红原县是黄河上游两条主要支流白河与黑河的流经地,今年白河和黑河水位比常年下降了5-8厘米,而正常年份总保有5厘米水深的日干乔湿地,同样水位下降,很多地方甚至难觅水的踪影。


白河水位下降。图为8月中旬,白河下游牧民在放牧。

后果:

草叶提前枯黄 牧草减产10至15%

“部分草的叶子,从8月中旬就开始泛起黄色,较往年提前了两周左右。”省草科院副院长李达旭解释说,这种看似美丽的颜色,是由于缺水引起的叶片提前枯黄,而非正常情况下草籽成熟、意味着丰收的喜庆金黄。

夏季是饲草生长的旺季。在此期间,饲草需要汲取大量水分,在事宜的温度和良好的光照作用下,才能“长高长壮”。由于缺水,当地饲草长势不旺,较往年低矮了些,草的籽粒也干瘪不饱满;另外,异常的天气,使得饲草生长发育期提前了15至20天结束,好比原本还能“蹿个子”长高的青少年,因营养缺乏而提前结束发育。李达旭告诉记者,今年的干旱导致草原生物量减少10至15%,“这个减少量相当大。”

人以食为天,牛羊也一样。饲草是红原县牦牛、藏绵羊等牲畜的重要口粮。缺水导致饲草减产,高原牛羊“缺食短粮”生存艰难。在“藏粮于肉”的大食物观下,这无异于间接增加了粮食危机。


8月中旬,日干乔湿地,之前的积水区也难见水,草已开始泛黄。

担忧:

饲草缺口进一步扩大 牛羊越冬成“生死关卡”

眼看着中秋节将近,四川各地都“喜提”降温。海拔更高、离天空更近的川西高原,秋意更是渐浓,日均温度已降至个位数。“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每一年的冷季,对于川西高原上的牲畜来说,都是一场考验。”郭发亮解释道。

许多人不知道,冬天是枯草季,饲草短缺,且大雪天牦牛无法放牧采食,极易造成牛羊大面积的死亡。牛羊因全年营养摄入季节性不平衡问题,极易走入“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恶性循环状态。为避免类似情况发生,当地都会以储备冬料作为越冬工作的重中之重。

眼看天气转寒,饲草减产定局无疑让牲畜本就艰难的越冬形势更加严峻。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牛羊冬季的口粮,是当地牧民以及行业主管职能部门共同思考的问题。

此外,随全球气候转暖,以红原日干乔湿地为代表的的高原湿地,有趋干之势,面积日益缩小。当地不少人担心,红原大草原会像内蒙古中西部草原一样面临沙化、“秃头”威胁。

对此,以及红原县当地已经采取相应行动,我省科研院所的专家们也在行动中。到底有哪些具体举措?将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四川农村日报记者将给您带来持续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