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成都东安湖公园既有湖底下穿隧道,也有5G“空中隧道” 从两条隧道 看新老基建如何协同发力

喜迎二十大|成都东安湖公园既有湖底下穿隧道,也有5G“空中隧道” 从两条隧道 看新老基建如何协同发力

发布时间:2022-10-12 来源:四川日报 责编:丁真尼玛

  东安湖公园内的成都大运会主体育场,5G设备安装在场馆内四五十米高的高空马道。 本版摄影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枫

东安湖下穿隧道。

扫码看视频,“洞”见新天府。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明海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拥有约1634亩多形态水域、“一湖一环、七岛十二景”的东安湖公园成为不少成都市民近郊游的目的地。
  然而美景之外,东安湖还别有“洞”天——这里有两条特别的隧道悄然“隐身”在公园里:波光粼粼的东安湖湖面下,是成都市首条湖底下穿隧道;东安湖一侧的成都大运会场馆内外上空,则是无处不在的5G网络通信“空中隧道”。
  “新老基建融合发展、协同发力,东安湖公园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发展观察样本。”成都市龙泉驿区相关负责人说,湖底隧道的建设让老基建大展身手,而公园里的大运会体育场馆又让5G建设这一新基建找到了大型应用场景。在这里,新老基建实现了交汇对话与完美融合。
  让我们就从这两条隧道出发,走近和感受不一样的东安湖公园。

隐于湖面之下的隧道

成都首条湖底下穿隧道,一公里长隧洞用上了黑科技
  在中国五冶集团东安湖项目副总工程师李兴勇的带领下,记者一行乘车实地体验了东安湖下穿隧道——从龙泉驿区东安大道出发,汽车进入隧道,以时速60公里的速度行驶,不一会儿就穿出隧道,来到另一侧的桃都大道。
  表面上看,这就是一条普通的城市下穿隧道:双向四车道、宽20米,隧道出口两侧和道路中间栽种着绿植,来来往往的车辆川流不息。
  “隧道的正上方,便是东安湖。”李兴勇介绍,隧道总长度1775米,其中有1000米穿越了东安湖湖底,同时,这也是成都市的首条湖底下穿隧道。
  为什么要修建一条湖底下穿隧道?“有两个方面的考量。”龙泉驿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是基于东安湖的景观考虑。他透露,项目在设计之初有两个方案:建设东安湖上跨通行大桥或修建湖底下穿隧道,“考虑到前者会破坏东安湖景观的整体性和美观性,我们选择了第二个方案。”
  另一方面,是出于周边群众通行的现实需要。“该湖底隧道是一条串联了东安湖体育公园(世界大运公园)、东安湖、驿马河公园和东安新城片区的交通要道,整个东安湖公园占地约6000亩,如果不修这条隧道,则跨湖交通需求将转移至湖区周边道路绕行,这必将增加环湖路网的交通负荷,增加湖区周边群众的出行距离,给市民带来极大的不便。”
  修建湖底下穿隧道,与普通的隧道施工有哪些不同?
  首先是防水。湖底隧道比普通的山中隧道建设难度更大,需要克服隧道上方的水压,并充分做到建筑材料不渗水。
  “防渗漏是最重要的。”李兴勇介绍,在施工建设中,整个东安湖下穿隧道“穿”上了一件“防水外衣”,“该隧道采用Ⅱ级防水设计,在施工用材方面也充分考虑防水需求,采用防渗混凝土进行施工。其中施工的缝隙主要通过中埋式止水带、外贴式止水带及界面涂刷水泥基材料方式组合排水,重点以防为主,通过多道设防、刚柔结合的方式达到防水效果,从而保障隧道的安全。”
  此外,该隧道在施工过程中,还采用了不少“黑科技”。
  “在隧道里通行,你会感觉到噪音比一般的隧道要小很多。”李兴勇指着隧道中的淡黄色墙体告诉记者,“比如,这面墙体实际上采用的是微粒砂岩吸声板,除了可以有效降低噪音外,其表面微小的颗粒更具质感,让驾车行驶在隧道中的市民感觉更加放松、舒适。”
  湖面水波荡漾,湖底车辆穿梭。“湖面与湖底动静结合,各有各的风景和功能,山水人城和谐相融。这也是成都公园城市建设发展的题中之义,不仅满足了城市交通发展的实际需要,又回应了公园城市建设中市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隐于天空之中的“隧道”

5G设施连成一个“环洞”

“三张网”覆盖不同使用人群
  东安湖湖底下穿隧道是有形的,可轻松穿越而过。而另外一条“隐”于东安湖公园的“空中隧道”,却是无形的——覆盖大运会场馆内外的5G网络。“实际上,它无处不在。”中国铁塔成都分公司重大5G项目经理熊坤说。
  东安湖畔的火炬塔,正对着的是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这是东安湖体育公园“一场三馆”中的“一场”,另外“三馆”是不远处的跳水馆、多功能体育馆和小球馆。“这座可容纳4万人、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的大型甲级体育场,将是成都大运会的开幕式举办场地。”
  在熊坤的带领下,沿着主体育场外围环行,记者一行开始寻找5G网络通信“空中隧道”的踪迹。
  “这是我们建设的5G通信宏基站。”指着主体育场外一座高达20多米的通信塔,熊坤告诉记者,中国铁塔成都分公司在大运会主场馆周边和交通沿线建设了29个宏基站,同时还有灯杆站、微基站作为信号覆盖补充,这些基站采用仿生树、灯杆景观塔的造型,“既契合了场馆周边的景观,又巧妙地融入了周边的环境。”
  场馆外,通过基站来进行信号覆盖;场馆内,信号如何做到“满格”?
  走进主体育场,记者抬头望去,并没有看到相关设备的踪影。熊坤介绍,在主体育场四五十米高空的场馆内壁上,是围绕场馆一圈的高空马道,5G设施就隐藏在其间。“我们把5G设施安装在高空马道,上万台5G设备以环状连接的模式,为整个主场馆提供全覆盖的5G网络。”
  熊坤介绍,无论是场馆外的基站,还是场馆内的室分系统,都是5G网络覆盖的基础,“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将各自的天线等设备铺设其上,构建起一个个5G网络的‘空中隧道’,实现5G网络场馆内外的全面覆盖,能有效满足赛事的网络信号需求。”
  大型场馆的通信,最考验的是信号覆盖能力。“在人员密度急增的情况下,极易产生网络信号拥堵。”中国电信成都分公司商客部总经理黄娟表示,该公司通过“三张网”来保障5G服务:赛事专网全力保障赛事专用,为场馆成绩、计时记分等提供高效、稳定的网络,让赛事成绩发布更准确、更有效;互联网,既保障上万观众的网络需求,也保障媒体记者、场馆工作人员新闻信息、工作信息的及时发布;办公专网则连接主媒体中心、组委会办公会、MOC指挥调度中心、大运村等,让组委会管理人员实现多场地安全办公。
  5G网络通信“空中隧道”有多流畅?黄娟告诉记者:“我们工程师进行了现场手机测速实验,下载速度可以达到900M/s,可以满足赛时上万名观众的畅快网络需求。”

对话

大型场馆5G建设难点在哪里
  大型场馆的网络覆盖越来越受到重视,其5G建设也纷纷提上日程。在大型场馆和大型活动中,5G建设是不是未来的方向?其建设难点在哪里?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铁塔成都分公司重大5G项目经理熊坤。
  记者:在大型场馆和大型活动中,5G建设有何必要性?
  熊坤:随着视频高清化、短视频业务主流化及直播全民化发展,4G网络的室内覆盖能力已无法满足100M/s以上的上行速率、20毫秒以内时延的室内业务要求。而在大型赛事活动现场,用户密度极高,且5G视频业务需求相比其他场景更高,这就需要通过架设5G网络“空中隧道”来重点保障网络高质量及高性能。
  记者:大型场馆5G网络建设的难点在哪里?
  熊坤:大型场馆为5G网络提供了难得的应用场景。但这一应用场景也有其特殊之处——因为大型场馆通常面积较大,单体建筑跨度大,且以钢架结构为主,造成天线安装点位受限,场景空旷无遮挡,越区覆盖与干扰控制较为困难。我们以成都大运会场馆的5G网络建设为例——
  首先是施工难度大。成都大运会场馆主体面积巨大且结构较为复杂,给5G配套施工带来较大难度。大运会配套建设,突破了配套安装于机房、电井的传统模式,利用场馆的高空马道实施配套建设,可实现5G设备及天线的精准覆盖。
  其次是协调难度大。根据我们的数据统计,在5G建设推进过程中,成都大运会涉及的49个场馆中,平均每个场馆需协调土建、弱电、装修、电力引入等8家施工单位,平均每个场馆组织召开 5G建设正式联席会议5.3次。而5G网络配套建设必须要与主体施工、电力等其他配置施工同步进行,仅仅是与友邻施工单位协调工期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别人停下来时,你必须停下来,要想完成自己的工作量只有见缝插针。
  中国铁塔成都分公司会同三大运营商,实现了大运会场馆通信网络配套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推动实现场馆2G到5G网络全覆盖。同时,做到电源、传输共享一张网,实现桥架、机房的共享,通过采用“传统+新型”的室分综合解决方案,较过去全部采用新型室分的建设方式,节省投资35%以上。
  记者:对于大型场馆来说,5G建设是不是未来的方向?
  熊坤:5G智慧场馆建设,是未来大型场馆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早在2020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在《关于组织实施2020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宽带网络和5G领域)的通知》中,就发布7大5G创新应用提升工程——在其中,智慧体育场馆的建设是重要内容。我们相信,5G技术的运用,将进一步推动大型场馆的数字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