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干净整洁的聚居点。 施皓文 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医护人员在照顾患者。华西医院供图
10月19日,射洪市沱牌镇金舜村院坝,村支书和村民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刘昌松 摄(视觉四川)
10月19日,泸定县磨西镇安置点村民乔玲在板房准备午餐。洛绒尼玛 摄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如何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近日,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进南充市南部县蜀北街道新华路西段社区,了解基层治理造福百姓情况;赶赴甘孜州“9·5”泸定地震灾区,感知爱心汇聚的灾后重建力量;来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体察银发浪潮中的医者仁心;前往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感受当地传承红军精神建设美丽村庄。
地点不一,场景不一,角色不一,但各地区各层次各单位都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用实际行动为民排忧解难,提供各种暖心服务。
通江县王坪村
革命老区群众感受到的暖:
发展红色旅游 日子越来越美好
□施皓文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帆
“星期六,两桌客,中午12点到。”10月17日,上午8点,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农家乐“天府园”就接到游客的订餐电话,老板罗俊红拿出纸笔记录好信息,就匆匆出了门。
当罗俊红赶到村委会时,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人。这天,村两委召集村民开会,商议王坪村附近即将打造的川陕苏区王坪综合实践教育营地相关事宜。“一旦教育营地建成,来我们村里的游客将会更多。”罗俊红充满期待。
王坪村党委书记殷雄说,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后,村民的发展信心更强、劲头更足了。“尤其是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我们备受鼓舞。”殷雄介绍,村里通过党员干部示范引领,推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目前全村兴办农家乐27家、特色小商品店15家。
王坪村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的所在地。2012年陵园扩建,王坪村147户村民搬进现在的聚居点。伴随着红色旅游的发展,不少村民就地办起农家乐,增收渠道变多。
二十大报告提到,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子越过越好,我们这几年的感触都大得很。”“这两年到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参观的游客比较多,我们饭庄有时一次要接待10多桌客人。”罗俊红的“天府园”开办于2013年,是王坪村较早创办的农家乐之一。这些年,依托蓬勃发展的红色旅游,她家饭庄的生意一直不错。
2021年,凭借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王坪村入选首批“天府旅游名村”。当年,该村接待游客达216.8万人次。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安全守护人王建刚感慨,这些年来,多亏党的好政策,让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今年,不仅通了高速,村里还装上了天然气,水龙头里放出热水的那一刻,我心里暖洋洋的。”
今年1月,镇广高速王坪至通江段通车,从通江县城驾车至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由过去的90分钟缩短为20分钟。3月,通江县委在王坪村开展民生诉求“大起底”活动,解决了村民安装天然气的难题。前不久,王坪村还开通了观光车,游客招手即停,游览更加方便。
“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接近两万元,今年我们有信心再上一个台阶。”殷雄信心满满。顺着他手指的方向,1公里外就是即将开工的川陕苏区王坪综合实践教育营地,那里承载着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华西医院
老年患者感受到的暖:
这些“银发守护者”就近提供一流医疗服务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魏冯
10月18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三住院大楼12至15楼,老年医学中心100多名医护人员正在照顾在院的200多名老人,老人中有失能患者、急重症患者,还有部分常规患者。
谈到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感受,老年医学中心医护人员表示备受鼓舞。记者留意到,在他们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做的笔记上,记录有“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等。
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党支部书记黄晓丽,已在这里工作了22个年头,见证了新时代十年的巨变。“从四川看,这些年不少社区涌现出大量日间照料中心、医养结合机构,今年四川开展了针对失能老年人的‘健康敲门行动’,应对人口老龄化卓有成效。”
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主任吴锦晖介绍,这些年,老年医学中心创新改革病房模式,改变过去以老年消化病房、内分泌病房、心血管病房等以系统性疾病为主的病房模式,2017年起以综合管理为基础划分病房——老年人急性期快速恢复病房、老年综合评估管理病房、缓和医学病房、老年谵妄管理、老年营养管理及围术期管理病房、失能老人生活品质促进病房,这样更适应中国老龄化现状,通过多学科团队治疗,在保证生命长度的前提下,更有利于保障老年患者生命质量。
黄晓丽介绍,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党委书记李正赤是党的二十大代表,他多次提到,华西医院以让西部地区人民群众就近可以获得国内一流的优质医疗服务为奋斗目标,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川大华西力量。
“我们要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造以老年医学知识传递和健康科普为中心的品牌活动,加大老年人健康教育,支部帮扶和走进社区、养老院工作。”黄晓丽介绍,未来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将持续加强临床诊疗模式建设,依托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科研优势和辐射引领,在老年疾病诊治中多出成果,为西南乃至全国老年疾病诊治作出新贡献,持续扮演好“银发守护者”角色。
泸定县磨西镇
住板房的地震受灾群众感受到的暖:
有24小时热水还有保暖物资和就业岗位
□洛绒尼玛 杨孟双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兰珍
秋天的川西北高原,寒意来得有些早。10月19日晨,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凉风阵阵,手机上显示的温度只有4摄氏度。“9·5”泸定地震受灾群众板房过渡安置点磨西1号外,记者遇到村民王有明,手机里正播放党的二十大相关新闻。“二十大是近期大家关注的焦点。”见王有明说起,隔壁的罗永才和其他群众忍不住凑过来,在屋檐下七嘴八舌聊起来。从国家大事聊到身边小事,话题最后回归到重建家园。
“9·5”泸定地震发生后,度过临时安置时段后,国庆前夕,泸定430户受灾群众从帐篷搬进了板房,生活逐步走上正轨。“除了年迈的老人,大部分年轻人已出门务工或在田间收玉米、种蔬菜。”磨西镇党委副书记、安置点负责人王芝林介绍。
磨西1号板房过渡安置点共有106户306人,设置了集中供水处、盥洗区、晾晒区、浴室,以及公共卫生间,24小时提供热水。住宿区充分考虑了冬季取暖,采用保温、防火材料建造。
临近中午,公用厨房传出锅碗瓢盆声,村民乔玲熟练地切着佛手瓜,一旁的电磁炉上,还煮着一锅青菜。“搬进来后,米面油、锅碗瓢盆已备齐,生活用品齐全,每人还分配到两床棉被、1床毛毯、两盒电暖宝。”对于现在的生活,乔玲很感激,“地震后家里的房屋都塌了,家里就我和90岁的母亲。现在板房住得舒服、不愁吃穿,有大家关心关爱,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乔玲说,前两天母亲说晚上有些冷,她把这个情况反映给安置点负责人后,很快就收到了一床新的棉被。“最近天气冷了,安置点给每户居民特意增发了一床棉被,社会各界捐赠的3200多件羽绒服也已发放到海螺沟中小学生手中,充分保证大家温暖过冬。”海螺沟景区管理局副局长谢永华表示。
在磨西镇物资存放处,保暖物资分类整齐摆放——有255个暖风机、200多个电饭锅,近500床毛毯更是占了一半的空间,这些物资会根据群众实际需求陆续发放。
“聆听和学习二十大报告,倍感振奋,对于群众工作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会进一步将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到大家心坎里。”谢永华说。
生活舒心了,生产也要跟进。甘孜州人社局收集州内外18家优质企业1200余个门槛低、待遇好、适合群众就业的岗位信息,送到受灾群众家门口,柏秧坪村受灾困难家庭成员将到甘眉工业园区务工就业。针对旅游业恢复,磨西镇还将组织开展培训,受灾群众可优先报名参加。
南部县新华路西段社区
刘奶奶感受到的暖:
楼上漏水尽快修社区服务更实更细
□兰靖雯 熊满玲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斌
“刘奶奶,楼上主人晚上就能赶回来,您放心,他尽快修。”“要得要得,辛苦你们了。”
10月19日,南充市南部县蜀北街道新华路西段社区,党总支副书记谢喜梅一早就给益民广场住户刘淑清打电话,对老人反映的问题进行了反馈。原来,老人楼上住户漏水,但老人联系不上邻居,很是着急。接到老人电话后,谢喜梅迅速和同事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几经辗转,为老人联系上了远在成都的楼上住户,漏水问题有了解决办法,老人安了心。
“有些事情看上去是小事,但对于每户居民来说,却是急于解决的大事,拖不得。”谢喜梅告诉记者,社区服务工作就是和老百姓打交道,我们要做大家的贴心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聆听报告,我们更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一定要把社区服务做得更实更细。”谢喜梅说,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郭瑜知就是党的二十大代表,我们社区的人都觉得很骄傲。
走在地处南部县城中心地带的新华路西段社区,只见街道干净整洁。该社区共有近3000户7600多人,住户多、人口密集。“一根针穿起千条线。”谢喜梅说,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协调处理楼上漏水这类矛盾,社区一个月有十来件。如何做到高效?新华路西段社区总结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治理经验: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自治、法治、德治、协治、美治”为抓手,全力推动社区党组织建设,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十大报告指出,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我们将进一步建好建强社区党组织,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让广大社区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谢喜梅说。
在社区党群服务大厅,记者遇到了正在为社区群众答疑解惑的社区干部杜芝文。他说,目前社区形成了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会工作室、养老服务中心、“暖心驿站”于一体的社区服务综合体,“下一步,我们要让社区群众的精神生活更丰富。”
从新华路西段社区走出来,阳光正好,社区的坝坝上,老人正悠闲地晒着太阳,小孩在游乐场嬉戏,一派幸福安逸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