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三苏——眉山苏氏的家国情怀》主题展6月8日开展,3个关键词带你提前了解

《中国有三苏——眉山苏氏的家国情怀》主题展6月8日开展,3个关键词带你提前了解

发布时间:2023-06-08 来源:川观新闻·眉山观察 记者:白杨 姚粼 责编:顿珠曲珍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在醇厚家风的熏陶下,眉山走出了堪称中国文化史上“顶流”的“父子档”——苏洵、苏轼、苏辙三人。

怎样的家风家教,孕育出如此父子?6月8日,《中国有三苏——眉山苏氏的家国情怀》主题展将在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开展。届时,观众将通过展览了解三苏父子的成就、家风家教、家国情怀,感受他们之于中华文化的深厚意义。

那么本次展览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三个关键词带你提前了解。

关键词1:探寻

优良家风家教带来深远影响

苏氏一门父严、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其“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的家风家教,深深积淀在文化记忆中,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

本次展览通过家训、家风、家教三个方面,讲述了三苏家族先辈对子孙后代道德、治学、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激励与警诫。

“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予安取。”这是苏轼砚台上的砚铭,大意是说一旦接受上天的造就,就不要轻易更改,同时强调人生在世保全道德比保全形体更为重要。

这方砚台,还有一个故事。苏轼12岁,在家中玩耍发现一块温润晶莹的石头,尝试用其作砚台,于是拿砚台给父亲看,苏洵借此激励“这是你写好文章的吉祥征兆”,并亲手制作砚匣。苏洵的激励给了苏轼极大的信心,正如古语所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此后30多年间,苏轼身行万里半天下,一直带着砚台和父亲做的砚匣。

展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揭示了优良的家风家教是三苏父子“雄文直道”的力量之本,“笃行高志”的信念源泉,“锐于报国”的精神根基,从而让观众更直观感受到“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

关键词2:揭秘

浓厚家国情怀成就不凡人生

苏轼在密州任上,经历旱灾、蝗灾,部分百姓穷得生活难以为继,不得不将自己的婴儿丢弃。苏轼眼含热泪,沿着城墙把这些弃婴捡起寄养在百姓家,派人清点官府仓库中救灾粮食数量,从中拨出一批用作救济弃婴的专用粮,按照每月6斗分发给每一个收养婴儿家庭。一年之后,收养家庭养活了弃婴,弃婴也与收养家庭建立了浓厚亲情,不再流离失所。

这是苏轼关怀百姓,积极践行家国理想的缩影,也是本次展览中阐释三苏家国情怀的一个动人故事。

展览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作为引子,围绕“宋代”和“眉州”,作时代背景和乡风濡染的基础铺垫,讲述三苏家国情怀的外在基础。第二部分围绕“家”展开,分析三苏家国情怀的内在源头。第三部分从“家”扩大到“国”,以三人不同的人生经历提炼出相同的积极用世的儒者风范、穷达皆观照天下的气节操守、匡时济俗的淑世情怀。第四部分将“家”和“国”融合升华为“家国”,再次突出展览主旨,引发观众思考,延伸展览余韵。

关键词3:破壁

三苏“家”中沉浸式观展

“如何让苏氏家教家风让当代人看得懂听得懂,入脑入心,是这次展览要突破的重点、难点。”据《中国有三苏——眉山苏氏的家国情怀》主题展策展人介绍,在严谨考据的基础上,本次展览将现代艺术风格与三苏祠独有的传统古典园林相结合,建设室内室外联动展示馆,形成一千五百平方现代化展厅和一百零六亩古典园林组合的全园式的展览,把三苏父子的家风家教故事还原、再现到三苏父子的“家”,让观众在三苏父子的“家”感受三苏家风家教的魅力。

展览还利用多媒体技术、数字技术、雕塑等多种手段,打造首个以三苏家风家教为主题、首个空间串联室内展厅与三苏祠古建园林、首个以现代多媒体手段展示三苏父子家国情怀的沉浸式展览。

“以三苏祠本身作为展览依托,从历史的角度、地域的角度、文化的角度多维度深层次地解读三苏父子家国情怀成因表现和当代价值,从一个点位有力地证明了‘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眉山三苏祠博物馆馆长陈仲文介绍说。

(三苏祠博物馆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