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输血”到“造血” 助力涉藏地区高质量发展

从“输血”到“造血” 助力涉藏地区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11-13 来源:川观新闻 责编:顿珠曲珍

今年是成都市启动对口支援省内涉藏州县工作的第11年。11年来,成都市20个区(市)县共组织7批次、万余名干部人才挂职帮扶,推动产业提档升级,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增强了当地的自我造血能力,有力助推了涉藏州县经济社会发展。

海子村位于泸定县德威镇,海拔1910米,是典型的山区。过去,村里的李子园缺乏技术管理,一直没有效益。2022年蒲江县援建后,引进了专业的农业公司进行管理,通过更换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的果树品种,提高效益。现在,村民不仅可以在园区务工赚钱,还可以学习种植和管理技术。

“去年,他们向本村发放的农民工工资,都应该在接近20余万元。我相信老百姓会学到一定的管理技术,最重要的就是经营理念。”泸定县德威镇海子村党支部书记舒元说。

目前,蒲江县在泸定援建了贡嘎雪桃产业园、海子村高半山蔬菜示范基地等6个产业园。助力产业发展的同时,蒲江县还帮助当地盘活用好红色旅游资源。泸定县兴隆镇化林坪曾是红军长征途中飞越岭战斗的发生地。为把当地打造成红色乡村旅游目的地,泸定县不仅投入资金进行硬件设施改造,还在蒲江县协调下引入专业团队进行“软件”提升。

“我们发展了村民骨干,进行化林村的历史文化、人文历史的讲解培训。通过榜样的作用,来带动村民参与我们的乡村振兴。“成都吾乡乡村创业孵化器有限责任公司化林村社区营造项目负责人宋伟说。

自2016年以来,蒲江县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2586.79万元,实施对口支援项目199个,选派各类干部人才275人。下一步两地将继续推动交流合作,全力打造“红色美丽、宜居幸福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泸定”。

蒲江县第七批对口支援泸定县工作队副领队郭宁表示,他们将蒲江乡村旅游成功经验、社区治理好的做法、水果种植先进的技术等引入泸定,进一步增强了泸定自我造血的能力,为推动泸定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在成都市双流区对口援建的巴塘县,如今孩子们使用着按照成都市标准化中小学设备配置打造的校园。除了硬件投入,双流还开展了让巴塘学子进成都、进学校、进家庭的格桑梅朵“三进”活动。

巴塘县人民小学校长志玛央宗告诉笔者,学校的硬件和软件都得到了质的提升。现在我们的师生通过格桑梅朵“三进”活动,送教专家团帮扶,跟岗培训等活动,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自2012年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以来,成都市双流区共计投入5000多万元改善巴塘当地学校的办学条件,先后派出100多名教师奔赴巴塘支教。

成都市双流区对口支援工作队领队陈奇表示,2024年,双流财政将继续投入185万元,同时撬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对巴塘的教育援建,特别是要做好原有的“三进”活动、金鹏圆梦等援建项目,为巴塘教育的腾飞贡献双流更多的智慧。

2012年以来,成都市对口支援阿坝州、甘孜州投入援助资金48.59亿元,实施援助项目3309个,先后选派七批次2953名对口支援干部人才和9804名教育医卫等专业技术人才赴涉藏州县挂职帮扶,为全省涉藏地区发展贡献了“成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