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惊现500万年前邱氏狐化石

西藏惊现500万年前邱氏狐化石

发布时间:2014-06-29

   
  上新世札达盆地生态景观复原(Julie Selan绘)。(图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提供)
   
  西藏札达盆地的邱氏狐化石。(王晓鸣供图)
  近日,一篇关于西藏惊现500万年前北极狐祖先化石的消息在网上传开。记者与进行本次科考活动并发现这一科研成果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古脊椎所”)取得联系,并采访了科考团队负责人邓涛研究员,详细了解了在西藏札达盆地发现北极狐祖先邱氏狐化石的过程,以及青藏高原的古动物群落特征。
  针对性考察
  在札达盆地采集到化石
  邓涛说,发现北极狐祖先邱氏狐的化石并非偶然。由他率领的中科院古脊椎所新近纪研究小组,已开展了十多年的青藏高原新生代盆地地层和脊椎动物化石调查研究。
  而从2006年起,中科院古脊椎所与美国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王晓鸣研究员领导的团队合作,组成中美联合考察队前往西藏札达盆地进行新生代古生物与地层野外调查发掘。邓涛表示,也正是自那时起,他们从中新世(距今2300万年到533万年)、上新世(距今530万年到180万年)和更新世(距今约260万年至1万年)的地层中发现了非常丰富的哺乳动物以及其他脊椎动物化石。“他们的发现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邓涛介绍说,“这些化石不仅重建了札达盆地的古高度,更重要的是找到了第四纪冰期动物群、现代青藏高原动物群和北极动物群最初的起源地。”
  据邓涛介绍,最新发表的北极狐祖先邱氏狐化石就是在一系列针对性的考察中,于西藏的札达盆地和青海的昆仑山口盆地发现的。
  依据沉积物
  确定化石出自500万年前
  邓涛说,此次发现的邱氏狐化石共包括三部分,一个正型标本、一个参考标本,还有一枚孤立的下臼齿。
  在西藏札达盆地采集到的邱氏狐新种正型标本为一件几乎完整的左下颌骨,“参考标本为一段右下颌水平支,是我在2012年7月4日采集到的。”邓涛介绍道,还有一枚孤立的第二下臼齿由李强于2006年8月25日在青海的昆仑山口盆地采集。据了解,目前,全部标本都保存于中科院古脊椎所的标本馆内。
  在考古学界,通过沉积在不同地层的化石来确定各个物种的地质年龄。邓涛介绍,邱氏狐的地质年龄依据其在地层剖面上的位置,确定最早出现的时间为距今500万年。
  大量证据揭示
  邱氏狐与北极狐亲缘关系
  由于青藏高原拥有在北极和南极圈之外地球上最大面积的冻土和冰川,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不但享有“世界屋脊”的美誉,同时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生活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带的哺乳动物与南北极动物同样拥有适应低温的厚重皮毛,而且其中的食肉类也较其他地区具有更强的猎食性。
  “在札达古动物群被报道之前,一般学者认为现生的北极圈哺乳动物起源于广袤的全北区,也就是北回归线以北的北半球大部分地区,但是我们的团队历经15年的野外考察和研究,揭秘了上新世青藏高原的冰期动物面貌,并揭示了这些动物与北极动物群的亲缘关系。”邓涛介绍。
  在近期最新发表的论文里,王晓鸣等人记述了来自札达盆地上新世500至300万年前沉积中、以中科院古脊椎所新近纪小哺乳动物化石专家邱铸鼎研究员命名的一犬科新种:邱氏狐。
  邱氏狐的发现表明,青藏高原的化石群包含距喜马拉雅2000多公里以外的北极圈动物的代表——北极狐的早期类型。邓涛表示,这一发现证明青藏高原的隆起不但对于全球气候有着重大影响,高原上的古动物群也和现生动物的全球地理分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