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县“百村千池万窖”微水灌溉工程建设侧记
村民利用水池蓄水给白菜浇水。
茂县已建成的“百千万”工程。
新材料蓄水池。
今日的茂县岷江两岸,羌山村寨一派欣欣向荣。地成梯、路成网、渠成链、树成行、菜成片,平坦的水泥路蜿蜒在山间,配套的水利设施功能齐全,种植、养殖基地星罗棋布……沐浴着明媚的阳光,走进羌山村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现代生态农业的美好画卷。
统筹兼顾 规划水利新蓝图
茂县作为阿坝州传统农业大县,在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由于过去基础设施尤其是农村水利设施的保障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了该县特色生态农业快速健康发展。近年来,茂县县委、县政府实施了“百村千池万窖”微水灌溉工程建设。这一举措既是全面提升茂县农业生产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的实际行动。工程计划从2014年至2016年3年时间,投资3.57亿元,在全县21个乡镇127个村,新建灌溉水池、水窖18500余口,沟渠和安装管道2460千米,其中安装管道2337千米、新建沟渠123千米。工程全面建成后,可新增蓄水40.35万立方米,新增和改善灌面11.81万亩,在基本保证全县各村组的生产生活用水的同时,可为消防、护林防火等工作提供应急用水储备。
茂县渭门乡德胜村距乡政府所在地12.5公里,海拔约2300米。榴桐村距乡政府所在地16.1公里,海拔约2400米。两村均处在高半山,从国道213线仰望,可以看见处在云端上的榴桐村,由于两个村均处于岷江干旱河谷地段,虽距离岷江河谷的垂直高度约1000多米,但饮水却成了难题。多少年来,两个村寨由于无水源,饮水长期靠蓄雨水或者提灌站抽水,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加之基础设施尤其是农村水利设施的保障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了两村特色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2014年2月,茂县“百村千池万窖”微水灌溉工程率先在渭门乡榴桐、德胜两个高半山村寨启动实施,该工程完工后,两村249户共计930余人的饮水问题和4600余亩农田的灌溉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当得知‘百村千池万窖’微水灌溉工程在渭门乡德胜村和榴桐村率先启动实施,我乡珍惜机遇、全力跟进:坚持党委政府领导、村两委主导、群众主体推动;强化组织发动、科学规划、落实责任、跟踪督导、健全机制五大环节,严格实行项目化管理;充分发挥群智群力,因地制宜、土洋结合,科学有效地扎实推动这项工作。”茂县渭门乡党委书记汪建康介绍说。
在工程实施前,茂县统筹考虑县域内水土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多次组织各部门骨干技术力量,深入高半山村组查勘、规划,科学制定了符合茂县各村组实际的具体实施方案,为项目全面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项目规划时,始终秉持功能适用和规划适用两个原则,坚持做到微水灌溉与农村饮水、产业发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相结合,使工程具备人畜饮水、产业促进、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四大”功能,充分发挥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规划上统筹考虑当地水土保持、森林覆盖面积、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及群众需求和财政承受能力,因地制宜确定工程模式和建设方式,重点对高半山水利基础设施差、抗灾能力弱和具有产业结构调整条件的地区进行建设,防止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工程启动以来,该县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施工现场查看工程进度,了解建设困难,指导工程建设,同时要求各乡镇以村为单位,合理确定目标进度,采取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的方式,扎实搞好工程建设,工程进度实行日报制度,及时全面掌握工程进展情况。
“以奖代补” 凝聚民心兴水利
“灌溉水窖由村民自建,每立方米100元的标准补助,每口最高补助不超过2000元,我们自己主要是投工投劳。”介绍起自家的小水窖,德胜村村民肖文清显得很兴奋,他告诉我们:“过去我们只能靠天吃饭,‘百村千池万窖’微水灌溉工程,将彻底改变村里长期缺水少水的状况,现在我们老百姓都有了盼头。”
在工程实施中,该县通过明确权属、典型引领、现场观摩等形式,帮助群众算清水账,号召群众不等不靠,积极筹资投劳建设池窖。国家资金按照“先建后补和定额补贴”方式进行奖补。采取“一池带N窖”的建设模式,即水池作为供应小水窖的水源,由政府投资修建,所有权为村委会;一口水池带动3-5口小水窖,由村民自发修建,所有权为农户,平均一口水窖农户筹资投劳占60%,政府补贴40%。2014年,首批“百村千池万窖”微水灌溉工程的建成,喜见初效的群众,更加积极主动投身于水窖建设中,实现了“要我建”到“我要建”的转变。
健全用水管理制度,按照“谁建设、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茂县充分发挥项目区受益群众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户建户管、集体建集体管”的建管长效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切实管好用好水利设施,确保工程管得好、用得久,力争发挥其最大效益。工程竣工后,每处水池、水窖按照竣工验收时间编号,写入池窖户主姓名、池窖蓄水量、投资投工量、技术责任人、竣工验收时间及参验人员,并做好资产移交、建档立卡,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利统一的管理机制。推行村级用水户协会管理模式。用水户协会按照自愿、公开和民主的原则组建,协会主要负责人由用水户直接选举产生,负责执行制定的管理制度,指导用水户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承担水费的征收和上缴,负责窖池的维修养护和安全正常运行。“微水灌溉工程容量虽小,但是作用不小,既可抗旱又可饮用,很适合茂县高半山区,这些地方水源小,无提灌条件,基本靠天降雨,所以微水工程作用巨大。所以我们一定要建好微水灌溉工程,为百姓造福。”茂县农业畜牧和水务局副局长赵子强这样说道。
据悉,通过将“百村千池万窖”微水灌溉工程与饮水安全项目相结合,解决了该县4.9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整村推进、清洁能源、“四改两建”等项目作用发挥更加明显,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监督 建群众放心工程
钟波是在实施该项工程中负责凤仪片区工程建设的县农业畜牧和水务局技术人员,他们除了对工程进度进行督促外,还将县委、县政府在实施该项工程中的具体政策面对面讲解给老百姓,并监督工程的质量,确保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像钟波一样负责各片区工程的技术人员几乎都是天天下乡,每天要跑两三个村。钟波说,特别是开工前期老百姓对政策和技术指标不懂,必须天天守在施工现场讲解指导。
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把水窖工程建设成群众的放心工程,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好事办好,茂县在加强工程技术服务的同时,创新质量监督方式。成立专门工程技术服务指导小组,推行工程技术指导小组专人包片区、定点定责指导制度,制作了技术指导手册、确定了建设标准。技术人员按片区划分,深入村寨相继开展乡村两级技术骨干力量培训,确保工程建设严格按照统一技术标准组织规范实施。严格项目质量管理,成立工程督导推进小组,采取阶段性检查和随机抽查的方式检查工程质量,实行质量台账销号制度,详实记录质量存在的问题,确保工程质量监督到位、整改到位。推行实名制管理,每处池窖都落实施工人员、技术人员负责质量监管。强化过程管理,以图片、影像等资料详实记录建设过程。严格实行质量台账销号制度、“四包联动责任制”和“三级把关验收制”,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监管到位。工程建成后,将水池和水窖的管护权分别落实给村委会和受益群众。
“茂县‘百村千池万窖’微水灌溉工程是一项集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为一体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促进高灌区群众增收致富,有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通过本工程的兴建,将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雨水的蓄积将降低土壤侵蚀度,减轻水土流失,保护茂县的自然资源,改善环境,缓解洪涝灾害,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县农业畜牧和水务局高级工程师李继恩介绍说。
两年来,该县政府整合筹集各类资金10550万元,撬动农户筹资投劳21100万元。群众主体作用充分体现,“百村千池万窖”微水灌溉工程已在全县127个村铺开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108个村的建设任务,已建成灌溉水池、水窖14338口,沟渠和安装管道2068千米,其中安装管道1979千米,新建沟渠89千米,新增和恢复
改善灌溉面积8.3万亩。“以水兴产、以水兴业、以水脱贫”取得阶段性成效。
项目的顺利实施为该县推广科学种植模式、实现标准化生产、打造特色品牌创造了条件,全县“三品一标”申报和认证工作取得新进展。截至目前,“羌脆李”、枇杷等24个农产品取得绿色食品认证证书,甜樱桃、苹果等11个农产品形成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绿色、生态、安全的特色农产品成功进入成都、重庆等城市消费市场,农业效益大幅提升,2014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7894元,同比增长15.9%,451户、1874人贫困人口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