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浩赴刑 反思不能停

林森浩赴刑 反思不能停

发布时间:2015-12-17

12月11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遵照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的执行死刑命令,将“复旦大学医学院学生投毒案”罪犯林森浩执行死刑。林森浩今天这样的结果,一点不出乎预料。虽然他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称,“不要再纠结在一个愚蠢人的一件愚蠢的事……都已经烟消云散了”。但事实上,这给两个家庭和社会创下的伤痛,不可能随其赴刑的背影而飘然而失。
    如果仔细看过林森浩的日记,听过他二审时的陈述,再加上这次临刑前的独白,那么我们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现在走进城市的一些青年学生,他们与上几代人,有着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影响他们情绪的因素和他们释放情绪方式,都有所不同。在一个地方长大,又到另一个地方深造,实则并未改变他们的“三观”,只是换一个地方上课、进图书馆、学专业、打游戏、喝夜啤……
    作为父母手中的掌上明珠,独苗苗们一路长大,连风雪都未曾迎拥过一次。一些孩子总是生长在被宠爱的环境中,成为家庭的中心。那么,这样经历的人对学习生活和他们身边发生的各类事件,其纾解郁结和忍受程度比他的前辈要低得多。就是即便是被大家公认的尖子生,也无法摆脱这张“大网”。于此,个人情绪、个人成就感等,一直被个体视为圭臬。个别学生,当别人对此稍有不敬时,即便程度轻微,依然容易瞬间点燃心中的“爆点”。加之没有及时消解,就容易一路燃向歧地,无法追回。
    林森浩对记者说:“……一个优秀的独生儿子(遇害),换作是我,我也会恨不得你死掉,对吧,甚至我要自己杀死你,我非常理解他们的心情”。如果敬畏生命的意识能逼走“不被一丝冒犯”的个人情绪,那么,林森浩不可能走上这条不归路。他知道黄洋喝毒水住院时,16天时间,如果林森浩的生命意识的境界哪怕尚存底线,他也会主动投案,那将完全可能终结这起悲剧的续演。
    尤其让人扼腕的是,漠视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林森浩,将来会成为一名医生。最高人民法院主审法官说,“被告人林森浩作为一名医学专业的研究生,本应利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且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更应是其天职。但林森浩仅因日常琐事对被害人不满,为泄愤,即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医学知识,蓄意向饮水机内投放剧毒化学品,故意杀死无辜的被害人,漠视他人生命。”林森浩也表示,作为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却缺乏对生命的敬畏,没有一种对生命敬重的责任感,“……简单地讲就是我的层次不够,精神境界不够,觉悟还没到。”
    林森浩学医,却因小矛盾伤及他人生命,突然间一只魔鬼冲进心中,拉降其层次?这恐怕还是其自小在甜蜜罐中浸泡长大,敬畏生命的教育始终与他保持着间距,直至到了高校,考上研究生,这个间距依然存在。这直白地告诉我们:仅靠医学,难以医治灵魂。其实,信仰、灵魂、情怀,与肉体一致,是重要的“精神器官”,它一样需要全社会的培育与重建,从小抓起、从今做起。
    虽然这个道理大家早就明白,但切实行动却显迟缓。补上国民生命教育这一课,医治一些人心中扭曲的灵魂,并从娃娃抓起,近年来一直停留在舆论呼吁的浅表层。只是,当马加爵、药家鑫、林森浩的出现,把大家惊出一身冷汗时,疾呼的声音才稍微响亮一点。若每一次悲剧发生之时,只想尽快将这一页翻过去,不去寻找打开生命教育的那把钥匙,那么我们真不敢说林森浩赴向刑场的背影就是问题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