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龙锅庄的特点

浅谈新龙锅庄的特点

发布时间:2016-03-15


胸部是锅庄的仓库,今日要打开仓库门;
胳膊是卓舞的翅膀,今日我要炫耀翼力;
腰部是歌舞摇摆处,今日我要放松放松;

膝盖是锅庄的风轮,今日我要转动转动;

双脚是锅庄的滚球,今日我要滚一滚它;

  锅庄是诗、歌、舞三位一体的歌舞,歌词采用对比、比喻、夸张等手法,句式工整,普遍三句为一组,歌词丰富多彩,体现了歌者卓越的口头创作技能。舞蹈风格古朴庄重,舞中模拟动物的动作,如:猴子步、孔雀吃水、兔子跳和劳动生产的舞蹈语汇等,具有最初歌舞的古老特征,是传授劳动生产技能和风情习俗的载体。而新龙锅庄不仅仅是新龙文化的典型代表,还是康巴民族文化艺术园林中的一支奇葩。在民间有“知巴塘弦子者,皆晓新龙锅庄”的说法。其主要特征如下:


鲜明的地域性
  新龙锅庄是新中国成立后,因将曕堆县改为新龙县后的新名称,在历史上名为“曕对锅庄”。顾名思议,新龙锅庄为新龙县所独有的区别于其他地区的锅庄的一种圆圈舞形式。新龙锅庄的风格和特色,因受农区和牧区不同地域与文化的影响,在形式、风格以及跳法上,有着不尽相同的风格与特点。大致可分为上曕锅庄、中曕锅庄和下曕锅庄三类。这三类型的锅庄,既体现出新龙锅庄风格的基本一致性,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在其他地区的锅庄中是少见的。其差异主要体现在舞步、舞姿和总体效果等方面。上曕锅庄分布在县城以上的色威、绕鲁、大盖等乡,其锅庄以绕鲁、大盖锅庄为代表;以奔放、洒脱著称,踏步动作较多,且富激情。中曕锅庄,包括如龙镇、甲拉西、博美等县城周围的乡镇,以博美锅庄为代表。较多吸取了踢踏等舞种的舞蹈动作,节奏感强烈。下曕锅庄,分布在和平、尤拉西、孜拖西等乡,以尤拉西锅庄为代表;她则以古朴,体现出新龙锅庄的原初形态,手上动作多以舞者之间的搭肩、牵手为主,动作起伏变化不大,但十分注重曲调及歌词内容的表达;甚至在跳演中途,舞者可席地而坐,男女对歌,互诉哀情;整个表演过程显得较为随意、自由。

舞蹈动作特点
  新龙锅庄在舞蹈动作方面的特点主要是附身舒袖、踏步蹲身、磋步转体、勾腿跺脚。特别突出的是膝部的颤抖,这种颤抖有时非常轻柔,有时又比较激烈(屈膝),贯穿在整个舞蹈中,使所有动作都显得非常柔韧而富有弹性。藏文古籍(注:工珠 云登加措:《知识总汇》,中册,第292页,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年。)对舞蹈者的形态要求有:

上身动作像雄狮,腰间动作要妖娆。
四肢关节要灵巧,肌腱活动要松弛。
全身姿态要柔软,表演表情要傲慢。
举止要像流水缓步,膝窝曲节要颤动。
脚步脚尖要灵活,普遍要求英姿雄壮。
   新龙锅庄就无可厚非地显露出了古老、质朴、优美、洒脱而又矫健热情的独特风格。


舞蹈的音乐特点
  新龙锅庄是从古老是的宗教祈祷仪式逐渐发展演变而成的舞蹈。锅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北史》、《隋书》中《附国传》:“蜀郡西北二千余里”,附国疆域即今康定、道孚、炉霍、甘孜、石渠(邓柯)、丹巴等诸地县。新龙县地接道孚、炉霍、甘孜、德格等地,在南北朝时,应属隶属国或与之毗邻。《附国传》载:附国人好歌舞,鼓簧。吹长笛,可知当时附国歌舞,已定型。至于其歌舞更早的起源年代,无史稽可考。附国立国年代约起于公元五世纪或更早,由此推知,其歌舞应源于相应年代,新龙锅庄也应为同时代的产物。
  在漫长的岁月里,新龙锅庄受到民族历史、文化、经济、生活、环境等诸多方面的熏陶和影响,或古朴遒劲、粗犷奔放,或肃穆持重、含蓄舒缓,成为新龙民间歌舞的杰作,是康巴民间舞蹈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