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绒锅庄溯源 探访即将消逝的古老锅庄

嘉绒锅庄溯源 探访即将消逝的古老锅庄

发布时间:2016-04-19

 


   “天降雨露、地发滋润、国度安康、人人快乐……”嘹亮悦耳的嘉绒锅庄在藏寨上空隆隆响起,一年一度的锅庄会开演了。精彩的锅庄会和一直深藏在山沟里的普通村寨的名字,因嘉绒锅庄的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有人说,嘉绒锅庄就生在这山沟里;也有人说,锅庄的词曲全藏在这里;还有不少研究民族历史文化的学者认为嘉绒锅庄的源头就在这里—丹巴县巴底乡沈足村。

  嘉绒锅庄是上千年来传承在嘉绒地区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它既没有古老的图像资料,更没有原始的文字记载。这一宏大的艺术全靠藏地先民祖祖辈辈口耳相传且代代不息,进而成为人们寄托山水情结和浪漫情怀的生活载体。当今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加之年轻人对锅庄文化的逐渐陌生,该村的老艺人们自觉地担当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他们怀着对前人文化遗产的一份尊敬之心,废寝忘食,苦苦传帮接力,致使不少面临失传的锅庄延续至今。
  八十余岁的拉瓦孟他,是村上最精通锅庄的老艺人。一段神奇的传说追溯了嘉绒锅庄的来龙去脉:很古很古的时候,洪荒泛滥,大地江洋。一个贫穷的农妇含泪宰牛裹成小皮船,七天七夜飘落荒野,奄奄一息的她,爬出皮船,烧水充饥。一缕青烟冉冉升天,苍天下凡,开垦荒土、生儿育女。开天之处人间处处是空寂,冷落,凄凉且四方也是灰塌塌、死沉沉,一只神鸟突然降临,银铃般的叫声给大地带来了生机活力。从此,先民和小鸟朝夕相处,格外亲热。久而久之神鸟的叫声变成了唱段,劳动人民的生产方式成了模仿之舞,嘉绒锅庄由此产生了。
  嘉绒方言称嘉绒锅庄为“达尔嘎”,“达尔嘎”又分“达尔嘎底”(大锅庄)和“达尔嘎则”(小锅庄)。“达尔嘎底”是在一定范围、一定场合下进行的一项带有崇拜及具有浓郁藏族礼仪的舞蹈;“达尔嘎则”则不拘时间、地点的限制,属于民间自发性的娱乐活动。一台锅庄是一坛醇香的美酒;一曲山歌是一部光辉的民族历史,嘉绒锅庄是嘉绒地区各族群众共同创造的财富,它比生命更重要。一提起嘉绒锅庄,孟他老人一口气道出了嘉绒锅庄的内涵和形式。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不知传承了多少代人。“我们是嘉绒锅庄的源头,是嘉绒锅庄的根子,我们决不能让它断代失传”。为了保住老祖宗传下来的这句诺言,千百年来不少老艺人再穷再苦再累争当传承人,有些人为了锅庄放弃了婚嫁,为了锅庄借债还贷,为了锅庄献出生命……一件件酸辣故事,一代代艺人不屈不挠的精神,最终使嘉绒锅庄赢得了各族人民的喜爱,走进千家万户。
  嘉绒锅庄是由敬山神、颂帝王、赞劳动、唱家乡以及谈情说爱等形式编成的歌舞。它的主要特点是用自己的语言唱跳。这种充满乡土气息的舞蹈,一直象家乡的山草一样每年发芽,年年开花,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说着说着,孟他老人哼着歌曲,轻步曼舞,又跳上了一段濒临失传的古老锅庄。就是这位八旬老人,对整个嘉绒锅庄的词曲动作倒背如流,而且已培养出数个后起之秀,但他还这样执着的追求着、探讨着、传帮着、奋斗着……
  这里不愧是嘉绒锅庄的源头。因有老前辈传宗接代的好传统,因有孟他老人这样热爱锅庄的传承人,还因有该村与生俱来的对锅庄的好感他们把跳锅庄当成一种荣誉,当成一种乐趣,用它更具体、更鲜活的方式贴近生活,贴近生命。每年的嘉绒藏历年是该村集中展示锅庄的汇报演出。太阳刚出头,四面八方锣鼓齐鸣,场上锅庄声一响,小孩跑来了,大爷在娘赶来了,人们拍着巴掌欢笑着,平日村里那种死水样的寂静被冲得干干净净。还是孟他老人致颂词,男女按班辈而立。这里有严格的跳锅庄程序,先跳颂扬喜庆之舞,然后跳颂扬帝王神皇,赞美家乡等舞蹈,最后以表现吉祥如意的“达尔嘎则”作为锅庄的高潮,锅庄会在孟他老人和几个年轻传帮人的主持下,格外闹热,格外好看,只要领唱人一开口,众人嘹亮的歌声回荡山谷,只要领头人一抬脚众人齐刷刷藏靴成为一串红色的潮流。锅庄一个比一个精彩,歌声一次比一次宏亮,群乐群舞的场面把人们带进没有痛苦,没有忧愁的天堂隔壁,同时让人想起坚韧的生命力量和沉重的劳动,勾起一段段缠绵的回忆。
  到二十一世纪,还能看到原汁原味的嘉绒锅庄,还能品赏到古老的风俗,这一切都是沈足村代代的老艺人,他们默默地,顽强地传递着嘉绒文化的火把,传递着嘉绒歌舞的蜡烛,靠着点点光线,留下了多少闪着奇光异彩的故事。听孟他老人介绍,该村把锅庄汇演作为衡量群众锅庄水平程度,通过汇演每家人利用夜晚、农闲时间互教互学,那比学赶帮的热情,是多么动人而难忘的。参加汇演的每户人,自觉纠正动作反复在家跳唱,力争达到动作整齐划一。很多家庭围着火塘,与家人、与恋人、与好友一起跳唱,直到鸡鸣、直到天亮……同来观摩访友的朋友,看了沈足锅庄都受益匪浅,有的说我们跳锅庄少了一段唱词,有的说,我们跳锅庄程序不清楚,有的说。我们举手抬脚不规范……他们决心将沈足锅庄作为样本,把锅庄源头的魅力更加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