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放血疗法是依体表不同部位,用不同形状的针刀,点刺或切开血脉,祛除病血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放血疗法,中医古今有之。而藏医放血疗法有其独特之处。 《四部医典》中专立一章,对放血疗法从工具、诊断、部位、效用等方面详加论述。
疗法介绍
《四部医典》中曰:“讲到刺肉排血砭针部,形如鸟雀翎管长六指,用于肉隙血脉单穿刺。钝背锐尖放血宫颈口,形如斧刀骨上脉口针,状如弯刀可将肿部刮,八指镰形划除舌肿部,如刺膛形割除头部疮。”意为:切开肌肉放血用的刺针,形如麻雀的羽毛,长约6指,用于割刺肌肉间隙的血脉。刀尖极锐的靠背刀、在脏器和微穴道部位放血。斧形手术刀,在靠近骨上的脉道处放血。状如剃头刀的手术器械,在肿胀部位刮擦。状如镰刀,长约八指的器械,用于舌部的划割。膛口刀用于切除头部疮疡。在临床上常用的是管翎针、弯头新月状刀,斧状刀等。所用金属材料要坚固,由精工巧匠经过多次捶炼后制成。以“锐度向上吹刃截断毛”为佳。
二、放血部位
《四部医典》载有72个放血部位。颈项强直时,在阴穴放血。培根与赤巴型的头痛、饮酒后头痛、前额刺痛、囟会沉重、眼睛不张者,需避开囟会穴在金枪脉银枪脉针刺放血。目赤、角膜溃疡在眼脉针刺放血。鼻腔疾病衣鼻尖针刺放血。耳病在耳脉针刺放血。心热剧渴者,在舌脉针刺放血。牙齿疾病和眼病、鼻腔疾病等,均在后髻脉穴针刺放血。牙齿疾病在齿脉、小 端穴、臂脉针刺放血。心热肺咳呼吸不畅、瘴哑等,在喉部中间的颈脉针刺放血。脑寄生虫、体腔出血危及五脏、紊乱症蔓延、肺病扩散、牙齿疾病、肿痞、瘰疬等,在小 端穴针刺放血。上半身刺痛、肺热、头痛等,在臂脉针刺放血。肺、心、隔膜、胸、背交互疼痛,气短,在六首穴与露顶穴针刺放血。心、肺、横隔膜、胸前后疼痛,在腑脉穴针刺放血。心肺血亢,在心、肺的总脉针刺放血。目黄、身体无力沉重,食欲不振,在胆脉、纯遒二细脉针刺放血。肝、脾、横膈膜患扩散症与紊乱症,刺痛,热性痞块等,在短角脉针刺放血。瘠哑、肺疾病久咳,在露顶脉针刺放血。上身、胃、肝、横隔膜及两肋疼痛时,在肝、肺的总脉针刺放血。血赤巴疾病须在肝、胆的总脉针刺放血。胃与肝的血病在背脉、六会穴针刺放血。肠道和腹部外伤,睾丸肿胀、痔疮、子官疾病、下身沉重等,在髂脉针刺放血。后背强直、颈、部后仰、腰肮疼痛、月经淋漓等在胭脉针刺放血。伤及脾,疾病扩散、黄水病、皮肤病、胆病、水肿等,在笼头穴针刺放血。肾病扩散,伤及腰部、两腿拖曳、行动不便、小 腿疼痛、髋关节疼痛、内脏脓疡、崩漏等,在胫尾穴针刺放血。下身外伤引起崩漏、脏腑绞痛、小 便闭塞等,在踝脉针刺放血。小 肠出血、头部疾病坠人心脏、长期不愈的心脏病等,在小肠俞针刺放血。足心与足背肿胀、黄水病等,在颜面、马鐙脉针刺放血。
总之,上半身的疾病在细顶脉、露顶脉针刺放血施治。下半身的疾病在踝脉、胫尾针刺放血施治。身体中部的疾病在腑脉与短角脉针刺放血。胸部疾病在露顶脉与六首穴针刺放血。乳房与肝疾病,在腑脉和短翅脉针刺放血。心热症须在腑脉、舌脉与颈脉等处针刺放血施治。肺热须在六头脉、露顶脉、挠上穴等处针刺放血。心肺疾病在小端脉、肺总脉针刺放血。热性肝病在短角、露顶脉针刺放血。热性脾病在笼头脉与无名指背侧脉道针刺放血。胃热在六会针刺放血。胆热证在正长脉、细脉、金枪脉针刺放血。肾热在脏尾、阳物两侧针刺放血。肠道疾病在踝脉针刺放血。坠肾脏者,在腔尾穴针刺放血。肌热症在肺肝脉针刺放血。热性骨病在肾脉针刺放血。皮肤热与黄水症在肝胆脉针刺放血。剧痛者,在短角、肺脉针刺放血。食欲不振,在胆脉针刺放血。但是也可以视其病情在临近脉道针刺放血施治。热症病情严重者,在颈端脉由上向下针刺放血。病势小者,在细脉由下向上针刺放血。病势严重者,亦可在细脉多次针刺放血;在颈端脉、髂脉针刺放血效果较好,否则,不懂得针刺放血的部位,会使下身的血液上行,致使体质虚弱,上身的血液下行,导致胃火衰败。
三、操作方法
1.准备阶段 分急缓2种情况。所谓缓者,是疾病未成型的,先使其成型,内服汤剂药物,将病血与好血分清,然后再针刺放血施治。否则,放。血施治时,会使好血流出,病血反而留在体内,诱发隆型疾病,余热不能根除。所谓急者,是针刺放血前不服汤剂药物,只要晒太阳或烤火取暖,淋浴,做好必要的准备。
2.正式针刺放血 放血前先行结扎,结扎部位视放血穴位而定。在额上脉、阴穴、囟门等处放血时,在眉际当用细绳结扎后,再用小木棍扭紧。在两处细顶穴放血时,在腋窝结扎。在头盖骨的血管放血时,用细绳在颈项缠绕后从背部拉紧。在舌脉放血时,用绫罗缠裹竹片压紧舌面。在臂脉放血时,在腋窝下用细绳结扎。在黄水、六首穴、露顶穴、纯遒穴等处放血时,从喉头向下量3指处结扎。在前翘脉、细脉、背脉、六会、手指间脉放血时,在手腕处结扎。在大脉放血时,在膝内侧1指处结扎。在膝弯脉、笼头、胫尾、靴面、踝脉、颜面、马镫、弯胫间、行脉等处放血时,必须在踝上处结扎。在管状脉放血时,须用木棍扭紧结扎绳;结扎时,皮肤不能发皱,要均匀地结扎。如果不结扎就刺不准,扭挫了针,刺不出血,肌肉麻木;须脉道扩张,才能刺出血来。结扎后的脉道须用手指揉搓,刺时用手指将脉道按定,稍微向下用力按捺,使脉位不容易移动。一般在结扎处的3指以下,刺破放血。视其具体情况,运用旁刺、顶刺、重刺、点刺等放血法。大脉管处放血用顶剖法,细脉处用点刺法,险要脉位处用重刺法,有血气出现即可。伤口须稍大一点,否则,容易发生肿胀,血气出不来。最好是脉口与皮肤破口要对称。骨脉放血时,可用斧状刀具切割,为使脉位不变移,这时须迅速横刺。阴穴,会门左右向上3指处放血后,要火灸。囟会穴须在发际向上4指处刺破。面颊动脉须在发际之间刺破。小端穴须在本位向下量四指处刺破。短角穴、玉乔穴从时突向上量4指针刺放血。胫尾穴从足道向上量1指处针刺放血。刺破后如果不放松结扎绳时,不会出血。但足尖部、颈项、踝脉三处刺破后不需放松结扎绳。其他的部位血放完时,可逐渐放松结扎绳。
四、辨血色 放出的血液色黄而稀,犹如马鸡背部的颜色一样,泡沫呈现白色,有粘液者为病血。病血放出后,可止痛、除病。如果放出的血液出现紫黑色有血丝者,须饮汤药后再针刺放血;似脓如胆汁者,滋补身体后,再针刺放血。血色红而稠者,非病血,不必再放血。龙型疾病的血色紫而流粗、泡沫呈现红色。赤巴型疾病的血色黄而稀,有臭味。培根型疾病的血色红而发白、浓滑。血色朱红犹如茜草汁者,是好血,不可针刺放血。
五、放血量 疾病被驱逐,好血一出现时,即刻停止针刺放血,为止脏痛血痛,即便是好血,也要针刺放血施治。体质虚弱者,不可多用针刺放血;特别是患龙型疾病者,即使是病血,也不能针刺放血,但血多、血机紊乱引起的疼痛、体腔积血、四肢红肿者除外。其它疾病要多次针刺,少量放血。血液的泡沫呈现出红色,表面凝结者,立即停止针刺放血。体质虚弱,放出之血如水似脓者,可停止针刺放血,若继续针刺放血,则使身体虚弱,不易治愈疾病,反而会诱发水肿病。
六、辅助治疗 共有针刺放血不出,没有病血,流血不止,伤口肿胀,昏厥,诱发龙型疾病等6个方面。放血不出,其原因是身体受寒冷,器械大钝,饮食过饱,恐惧紧张,放血时突然来客人,伤口过小,皮肤与血管伤口错位,结扎后立即放血,或放血后立即解开结扎绳等,以上这些都是导致放血不出的原因。只要稍加注意,血一定能放出。没有病血,如果大血管放不出病血,可另换血管放血,即可放出病血。患者发热放不出血时,眼药将血引至皮肤。流血不止时,在放血的部位用凉水止血,或者水浸渍毡片后包扎伤口。伤口肿胀,药用食盐、酥油、狗毛(煅灰)配伍外敷,如果不能治愈时,用药面团置敷。血晕时,用药熏、喷冰水施治。严重者,内服鲜血以补其虚。放血诱发了龙型疾病时,按摩、吃红糖、饮红糖酒与骨汤,抑制龙的势头。若遇感染或重症,应及时处理。
七、求后处理 放血后用手指揉搓伤口,冷石罨敷,妥善包扎,注意活动,放出病血后禁忌饮酒。血量放少了,疾病不能解除,反而潜伏了,导致肝脏痞块、溃疡、麻风。瘰疬、内脏脓疡、胸部和四肢产生黄水病。放血量过大则耗损精气,诱发龙型疾病、胃火熄灭,容易产生寒性痞块、浮肿、水肿等疾病。
疗法评析
一、适应症 可以用放血疗法施治的疾病是扩散症、紊乱症、疫疬、炎症、创伤、痛风、内脏脓疡、湿疹、黄水病、麻风等。
二、禁忌症 体质虚弱者不能放血施治。脉道近旁有脉结与命脉(动脉)者,不可放血。
三、注意事项 疾病的时间分为初期、中期、后期3个阶段。凡是体腔出血危及五腑,流血过多而不止者,可以在疾病的初期及时放血施治。 疾病中期疼痛,无恶寒现象,身体沉重麻木者,可以放血施治。否则,先饮汤剂药物分清好血与病血后再针刺放血施治。赤巴、病 血坠入脉穴,由于饮食之故,余热尚存者,可以在疾病后期针刺放血施治。针刺放血施治的时间要适当,早了会诱发龙型疾病,热疾随之扩散;晚了会使疾病扩散至血脉而不易根除;热势大了,五脏和脉道会腐烂化脓。 若对不应该放血的疾病,采用了针刺放血施治,则伤了肌肉,损了络脉,危及身体的要害部位,或者切断了动脉,造成病人死亡,对此需加警惕!
四、原理探讨 针刺放血可以驱逐脉病,下泻病血,止痛,消肿,防止腐烂,培育新肌,愈合创伤,根除零星疾病,使肥胖者消瘦,使消瘦者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