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火塘文化

藏族火塘文化

发布时间:2016-04-26


  火,是原始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最初接触到的自然元素之一。同时,火也是人类餐饮烹饪的根本。应该说,有了火,才有了人类的饮食文化。而在能够熟练使用火之前,先民们只能过原始的、禽兽一般的生活。所谓“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正是由于有了对火的掌握,才促进了人类的体制和社会发展,从而最终把人与动物分割开来。

  自古以来就在青藏高原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灿烂文化与辉煌历史的藏族先民们,同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也经历了从取火、用火到生火及建造火塘以烹饪饮食的漫长过程。火塘是在房间内利用规制的石料、铁器组合成生火做饭并带有取暖等功能的固定安置的房间与工具的合称。正是因为拥有了火塘而人们开始住进房屋定居生活,最终离开使得部分先民放弃游牧流动生活,进入半农半牧或从事农业的更为先进的生产生活。藏族的火塘一般设立在房屋的第二层中央右边角,面积占房屋的四分之一,是全家人的吃、住、休息、娱乐的地方。作为伴随藏族人民生活活动一生的火塘,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被赋予了保障人类生产和多用途的属性,创造出具有极具民族特色的火塘文化。
  火塘的出现,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饮食所需,因此,就具有烧水、熬茶、做饭、炒菜的基本功能。火塘多用条形山石嵌成四方形,在山石外沿又镶有一圈四方形的木框。底部同样为一块厚石板。正中则放上中空铁三脚,铁三脚各家的大小不一,可大可小,用于放置锅、壶等炊具。人们就这样使用火塘熬茶、炒菜和做饭,而且聪慧的藏族人民在做好饭菜后,用石板或木板放在三脚架上,将饭菜摆在石板或木板上,这样既有了餐桌也能使饭菜得以保温。如果是在野外放牧或一两天做事,可以用3个石头支起灶,而且把这个临时用的灶同样与家里的火塘一样看待。进入现代社会,火塘里的灶不是三脚架,更不是泥砖炉灶,而是被卫生、干净、整洁的黄铜或铝合金制作的炉灶,或者电器炉所代替。炉灶发生了变化,可火塘的功能仍然没有变化,火塘仍然就是火塘。
  火塘的第二个功用就是取暖保温。藏地,普遍具有高山严寒、湿重、昼夜温差大等恶劣气候特点,如何让家人在这样严酷的地方生存,热度气温成为重要的条件。当房屋外,天色已黑,寒风呼啸,雪花飞降,滴水成冰。而屋子里却是温暖入春,一家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正围坐在火塘边一边烤火取暖,一边欢声笑语,丝毫不被外面的恶劣天气影响。当深夜来临,全家都在火塘边睡觉,大家在地板上铺上兽皮或毯子当做床单,男左女右,头朝神龛、窗户,脚向火塘,和身而眠,安稳入睡。待外面风雪停止,人们又会起床开始崭新的一天。
  火,被古代人类认为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它代表着力量、威能、圣洁,自古受到人类的崇拜。因此,祭祀就是火塘文化中重要的特色之一。当然藏族的火塘祭祀并不是祭祀火神,而是祭祀“灶神”。灶神在百姓家中,是最重要的神祗之一,它掌管了全家的饮食,赐予家庭生活基本便利。百姓或为祈求家庭吃饱穿暖或为感谢神明过去的照顾,都会在特定的日子里对灶神进行祭祀。藏族的灶神也是拥有具体的相貌,只不过一般没有在家中供奉。三桩锅庄就是三座神,百姓们多是以灶台上边为意想中的灶神的神龛,备加恭敬,黄道吉日点个酥油油灯,若熬茶,做饭先要敬灶神,然后再让人吃喝。其它做出的食物在家人享用以前,先要取一点敬灶台,让灶神享用。也有一些地区,是在火塘左侧壁柜的上部作为神龛不仅供奉灶神还供奉其他诸神,因此在需要请神、敬神、许愿、还愿、治病、消灾之时,多在火塘之中,神龛之上进行祭祀活动。这个时候,火塘就成为了进行宗教信仰祭祀活动的场所。
  在以前没有电、没有电器的时代,藏地百姓家庭里娱乐方式并不多。当过年过节全家聚会或是有客来访亲戚朋友欢聚的时候,按照传统,大家要围坐在火塘边唱祝酒歌、跳锅庄舞助兴。因为火塘通常比较宽敞,占整个房屋面积的四分之一,这时大家只需按位就坐,手端酒杯,面朝熊熊火塘,即可尽兴高歌,也可离开原位,围绕火塘手舞足蹈翩翩起舞。因此“锅庄舞”就诞生了。一时间,大家围着火塘跳着锅庄,歌声在房中回荡,舞步强烈的踢踏声与木楼被脚踏发出砰砰响声,还有与噼啪的炭火燃烧声交织在一起,将藏族歌舞中那自然而远古的独特韵味,充分的展现出来了。特别是喜事婚嫁期间热烈非凡。火塘就又变成了民族特色浓郁、古朴而粗犷的歌舞厅。
  火塘是藏家的客厅,过年过节,请客吃饭,接待亲朋好友都在火塘里。迎接宾客到来之时,主人让客人就坐上位,如果是女客,让客人就坐右边上位。以前客人、主人盘腿就坐在羊皮、狗皮、兽皮垫子上,如今就坐在板凳上垫有毛毯褥子之上,前面是长方桌子,摆满了水果糖果,饭菜佳肴和美酒饮料。特别在佳节喜庆期间,塘火熊熊,满堂客人欢聚一起,享饮青稞美酒举杯高歌,频频举杯互相祝福其乐融融。整个火塘里充满着美味、酒香和客人的欢笑声。
  火塘还是聚会议事、传承教育的地方。在过去,藏寨之中一般都没有可供专门开会与议事的场所,当大家需要民主议事、调解纠纷的时候,也多在家中火塘边进行。以前有开转转会的习惯,当轮转到某家开会时,这家的主人就要选上好的干柴与硬柴生起大火,无偿提供茶水、饮食。每当漫长冬季到来或是夜幕降临之时,全家人就会集中围坐在火塘边休息、娱乐。这个时候,火塘就成为全家人密切关系、交心聊天,摆龙门阵的地方。同时也是长辈老人向下一代讲述民族兴衰、家族历史,讲授生活常识、行为道德,进行传承教育的好地方。
  藏地解放后,火塘的正中墙壁中央挂有毛主席的像,左边角是神龛挂有青稞穗儿等圣物,下边的柜子上摆放有电视机和音响设备。所用炊事用具和其他用具都摆放在火塘在右边的碗柜上,除常用用具外其余全部陈列得整整齐齐。有铜器、铁器、铝合金的茶壶、盆子、水瓢和茶筒等等都擦洗得干干净净摆放在碗柜的上层。下层摆放有茶碗,有木碗、瓷碗、银碗,有龙碗、八宝碗、青瓷碗,以及大小各种茶碗、大小不一的盘子、碟子和各种材质的筷子。筷子有木筷、竹筷、银筷和象牙筷子。火塘下部木柜上摆放有备水的两口太大铜锅,在下方摆放着各种大小不一的铜锅、铁锅、炒菜锅以及各种木桶,菜刀和各种刀具应有尽有,总之炊事用具和其他常用用具擦洗得干净亮堂,在灯光下金光闪闪。现代用具电饭煲、电炒锅、电冰箱、洗衣机来到了火塘,增加了现代文明生活氛围。火塘里所有用具摆放得有规矩而整洁,为此,火塘又成为炊事用具及其他生活常备用具的展览馆。
  纵观火塘文化,其实全都是围绕着藏族日常生活而形成的,充分说明了火塘是藏族作息起居的中心地方和民族传统与民族风俗的集中体现处。而正因为其重要性,也形成了对火塘的敬畏,有许多火塘禁忌,成为民族精神,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一、火塘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饮食来源中心,因此灶里火须常年累月不能熄灭,明火虽然熄了,也得用炭灰捂住以保存火种。

其二、一个火塘代表着家庭的兴衰,所以最忌火塘边生霉菌、灰尘污染、不洁之物存在。那是家道衰亡之征兆,要经常烧香敬神,保持干净清洁,卫生整洁。
其三、因为火的神圣,切忌向火焰喷水,也不准在火堆里随意拨撩,更不准向火塘吐唾沫、抹鼻涕以及烘烤鞋垫、裤衩之类,亦不准从火塘中央跨跃。
其四、火塘里不能燃烧动物的毛发、狗猫粪便、葱蒜一类的植物皮毛。燃料必须干净,一般选用松树、柏树、桦木等柴火,忌用带有棘刺等杂乱的柴火。
其五、火塘不得随意移动,三脚架也不能随便更换,需在黄道吉日才可修补更换。火塘周边座位也有明确,主位、男位、女位,不得任意乱坐,各位其主,原位就坐。
  这些功能和禁忌构成的火塘文化,历经千年,依然不衰。如今随着进入21世纪的现代化社会,在党的政策指引下,藏地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物质生活也越来越丰富。现在的火塘里,各种金银铜铁等贵金属打造的餐具器皿和装饰物使得整个火塘显得富丽堂皇。这也充分证明了,虽然房屋结构变了,家具变了,甚至一些生活方式也随着社会发展而在变化着,其变化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但是藏家的火塘文化,这种以火塘为生活中心的文化,在本质上并没有改变,她仍然会伴随着勤劳聪明智慧的藏族人民生活在雪域高原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