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藏族民间故事中的星算记载

远古藏族民间故事中的星算记载

发布时间:2016-05-24

  流传在公元前245年左右的古诗《亚桑的故事》中记载有纺线老人“月算法”。故事中说:

纺线老人说了话,
“啊!亚拉香布(一神山名)是为奇,
吾是英雄比上你;
吾母死后吾继承,
星月推算之传统,
知者学识握吾手,
你们能有此常识?
为此好汉聚商议,
奏上亚拉香布神,
纺线老人请往前!”
纺线老人开言道:
“第二周的初月日,
上弦半月半夜亮,
第三周的初一日,
满月彻夜月光明。
第四周的初月日,
称作天空无月夜。
如此三合按顺次,
第一称为暖风起,
第二称为雨水降,
第三称为果实熟,
第四称为寒风起。”
亚拉香布齐笑道:
“吾是甲赤(指布德贡杰)强有力,
然而老人言为奇,
既能事月能表时,
要叙太阳怎表时?”
纺线老人开言道:
“老人若言太阳时,
暖风吹起叶发时,
空中太阳向北移。
果熟寒风吹动时,
空中太阳往南移。”
  上述故事说明约在公元前245年时,藏族人民已经能够观察月亮圆缺、四季变化与植物生长成熟的关系,以及太阳运转的位置、气候、冷暖交替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除故事记载外,藏族在远古时期的劳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较为原始的历法:用以刻木、画线纹等方法计算日期;划分一昼夜为六个时段,观看日出、日午、日落、天黑、夜半、天亮等。
  自古以来,藏族十分重视自然界的变化,他们懂得自然界中有许多现象是在时间、空间上有节律地、周期性地重复出现。认为这些一次又一次出现的自然现象并非彼此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的。例如:日、月、星辰的运转变化、各种动物的活动,植物发芽、开花、结果,候鸟的来去等,都有一定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经过长期观察日、月、星辰和动物、植物的变化,已总结出具有藏族特色的自然历物候历。
藏族古谚语中说:
观察禽鸟和植物是洛门法(今西藏南部地区)
观察星和风雪是藏北法,(今西藏那曲地区)
观察日、月运行是苯象法(指苯教和象雄地区)

观察山、湖、牲畜是冈卓法(半农半牧地区)。

(本文摘自:藏族通史——吉祥宝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