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的僧服

藏传佛教的僧服

发布时间:2016-06-23


  藏传佛教的僧人身着红色僧服,头戴红色或黄色的僧帽,这种独特装束令信徒肃然起敬。佛教徒视僧人为三至宝之一,把僧衣视为佛衣,十分珍惜。就连一块红布头都看成有佛气加以供奉,绝不衰读。如此受信徒珍视的僧服起源于何时,藏地的僧服有哪些特色,这是本文所要讲述的内容。

在印度起源

  佛教起源于印度,自然僧服也起源于印度。当年,释迦牟尼视世间一切富贵荣华为苦难的根源。抛弃了社樱王位,在清净塔前自我受戒,削发为僧时,脱去俗衣俗服。穿上了表示出家的衣服。从此以后,凡是入佛门的僧人,释迦牟尼都让他们效仿白己,身着出家衣服这成为制度。
  释迦牟尼所规定的僧服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僧服与外道所穿的不一样,二是僧服具有因时因地性,三是没有任何饰物,四是符合戒律要求。律经上说,比丘有十三件衣物。即,朗袈(重复衣,袈裟),喇奎(上衣)、夏木特(裙)、夏木特森(副裙)、唐奎〔下衣)、委森(掩腋衣)、委森森(副掩腋衣)、东其(拭面巾)、纳森(护腋衣)、延嘎普(护疥衣)、扎赛(剃发衣)、顶娃(敷具)和亚奎(雨衣)。这十三件衣物的尺寸大小、色彩和式样都应严格按照律经选材缝制,而不能随意制做。
  1.朗袈
  朗袈是把黄布剪裁成布条缝制而成的。是袈裟的一种,朗袈是比丘在礼佛、化缘、讲经、听经、参加仪轨聚会等时所穿的卜衣之一而不是常服。朗袈大小和条数根据比丘僧人的身材来确定大小种大的朗架是用二十一片或二十二片或二十五片布条缝制而成的。中等朗袈是用十五片或十七片或十九片布条缝制而成的。小的朗袈用九片或十一片或十三片布条缝制而成的。其大小和片数是根据比丘僧人的身材来确定的。大中小各类内又分三类。朗袈须用裁布缝制,并且要缝成网格状。是用方形的绸布拼缝成鱼鳞状的。即由中间向两边一块压一块,并且留有大小一致的边头。横向边头的缝线是交错的。选用裁布意在除却贪恋之心。缝制成网状是用以区别于外道的架装。释迦牟尼最初设计的袈裟并不是网格状的。有一天摩竭陀国的国王影坚王外出时路遇外道师,国王误以为是佛教僧人便顶礼叩拜。据此.释迦牟尼特意规定佛僧的袈裟必须缝制成网格状的以示区别。律经规定.比丘应把朗袈视为珍贵用品。只有比丘才可着朗袈 ,沙弥等没有资格着朗架。
  2.喇奎
  喇奎即上衣。是沙弥和比丘白天穿的上衣。喇奎由布条和副布缝制而成,大小与朗架相同。
  3.唐奎  
  唐奎即下衣。是比丘所穿的网格裙,由五条一副半布缝制而成的。
  4.夏木特
  夏木特即白天穿的下衣裙,它是用来防止唐奎染汗的。大小与唐奎相同。在藏地沙弥穿夏木特,一般比丘不穿夏木特。
  5.夏木特森
  夏木特森即夜间所穿的内裙,尺寸与唐奎相同。
  6.委森
  委森即白天所穿的内上衣。相当于汗衫。意在防止汗湿袭裴。尺寸与上衣相同。
  7.委森森
  委森森即夜间着于上衣内的内衫。尺寸与上衣相同。
  8.东其
  东其即拭面巾。是一肘见方的辣脸布.
  9.纳森
  纳森即比丘在患脓疮病时所穿的衣服。大小与喇奎相同。
  10.延嘎普
  延嘎普即覆疮衣,是比丘用以遮护疥疮的。尽寸为长六肘、宽三肘。
  11.扎赛
  扎赛即剃发布。是比丘剃发时用来装剃下来的头发的。尺寸为长三肘、宽一肘半。
  12.顶娃
  顶娃是比丘夜间睡觉时铺的垫子。长三肘、宽二肘六指。不能大于这个尺寸,否则就成为孽根。
  13.亚奎
  亚奎即比丘在夏季遮雨的布。长九肘,宽三肘八指。不能大于这个尺寸,否则就成为孽根。
  比丘们在使用上述这些衣物时应想到衣服只不过是用来遮体而已,一切用具都不是永恒不灭的。应意识到之所以着僧服是用以区别于外道,区别于世俗的人。也是用来提醒自己是释迦牟尼的虔诚的信徒和追随者的,而不是用来装饰打扮自己的奢侈品。因此,这些衣物决不能做成华丽的,不能有任何装饰物。比如,腰带上不能饰以珍宝等缀物,也不能用小铃等响动的坠子。俗人的衣着往往出于打扮,出于显示自己的财富目的。僧人的衣物颜色选择也有严格规定,只能是红、蓝、赤黄三种颜色。
  僧衣起源于印度,随着佛教传入,僧衣也传人藏地。
藏地的僧衣及其特色

  藏地僧人的衣物有:森(披单、堆嘎(无袖上衣)、汗衫、裙、夏曲、才曲玛、下衣、布靴、夏苏玛、法衣等。比丘僧服除上述之外还有架装、唐奎等。这些衣物的着法以及选料缝制方法,因教派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特别是僧帽因教派的不同而差别较大,总的讲,各教派都戴班夏(班智达帽)、菩提帽、卓孜玛、卓鲁等帽,腰间挂恰鲁(净水袋)但是,各教派有其独特僧帽。比如,格鲁派戴黄色的帽子、着黄色的法衣和架装,穿红色僧裙和披单。
  夏木特是藏地比较盛行的僧服之一。不论萨迦、噶举、宁玛、格鲁、觉囊巴、希切乃至本教僧人都穿深红色夏木特。最早流行于前宏期。藏地僧人没有专门的汗衫。森(披单)起着喇奎和汗衫两件农服的作用。堆嘎(坎肩)是藏地独有的僧服之一,它是在后宏期出现的这是由于藏地气候寒冷,光穿汗衫不能低御寒冷,因此较厚的堆嘎代替汗衫。堆嘎形似大象的头皮堆嘎之所以做成形似大象的头皮是因为大象是动物中体格最大、最强壮的。着堆嘎其寓意是表示仟悔、行善的决心坚定不移、能力最大。堆嘎上的两个伸胳臂的洞形似大象的两尺耳朵,并且用蓝线缝有边子。这是为了纪念后宏期的一个重大事件。后宏期之初,约格迥乃和藏绕赛等人给喇钦?贡巴饶赛受戒时,有几个汉僧参加受戒。这些蓝线边子正是为了纪念这几位汉僧的功德。堆嘎上还有蓝线的勾环,这是比丘出门时插住大姆指用的。律经规定,比丘外出时不能甩动胳臂。为此堆嘎上缝上了两个蓝线环,出外时把大姆指别在线环内以避免甩动胳臂。不过,后来只是成了装饰,实际上没有用。堆嘎的质地分黄绸黄缎堆嘎、赤黄缎子堆嘎、赤红或深红毛料堆嘎、金黄毛料堆嘎,堆嘎等。选用什么料做堆嘎上没有什么教派之分,只是有些寺院僧位高低不同而选用的料子不同。过去色拉寺、哲蚌寺、甘丹寺等三大寺、地方政府的僧官、布达拉宫的僧人、扎什伦布孜滚康的僧人等均一律着黄绸堆嘎,三大寺扎仓群则以上僧职人员则着赤黄缎子堆嘎,一般僧人着红毛料或红氆氇堆嘎。上密宗院僧人着黄色毛料堆嘎。下密宗院僧人着红色毛料堆嘎。其它寺院在选用堆嘎料子上不讲僧位高低。如今各寺僧人更是不讲什么僧位高低。
  藏传佛教僧人各教派都穿式样相同的法衣、朗裂和夏木特,而且其颜色都是赤黄色的。唯有扎什伦布寺的密宗扎仓的僧人则着深红色确奎(上衣)。这是由于无量佛着深红色确奎,班禅是无量佛的化身,四世班禅洛桑确坚就穿深红色的确奎。因此,四世班禅之后扎什伦布寺的密宗扎仓的僧人便时兴着深红色僧服。
  夏木特裙从折皱上分藏隋和卫隋。裙子的后面两边都有折的称之为藏隋,只有一边有折的称之为卫隋。藏隋之所以有两个折皱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据说这是因为扎什伦布寺有西传律统和东传律统戒律。藏隋上的两个折皱正是代表这两上戒律。不过宁玛派的门竹林寺的僧人的夏木特裙后面也有两个折皱。三大寺和扎什伦布寺的达普多僧人(浪荡僧)所穿的夏木特前面没有折皱。而后面却有许多折皱,并且折皱特意弄成油亮的。达普多僧人的披单也比一般的披单短一些。萨迦 派和宁玛派的穿白布裙的是蓄发俗人职业宗教者。这表示居家者,而不是比丘僧。僧官所穿的披单镶有缎子的边。三大寺的执事僧翁则所穿的堆嘎肩部很宽,夏木特的折皱也多一些。
  藏地僧人的斗篷是红色的。唯有三大寺的堪布着黄色斗篷。而扎什伦布寺的僧人也都着黄色斗篷。这是为了体现扎什伦布寺创始人根敦珠巴殊优之处,也是表示扎什伦布寺享有与三大寺一样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