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木齐,是元朝时期曾担任过帝师、圆寂后又被元世祖追号为“大觉普惠光照无上胆巴帝师”的藏族高僧嘎·阿尼胆巴的故乡。由于千余年历史文化的积淀,卓木齐以其与众不同的佛祖舍利子供奉地和三个文化特点,赢得人们的赞誉和青睐,堪称为“卓木齐一宝三绝”。
一宝:卓木齐的一宝是供奉于邦夏寺佛堂的释迦牟尼肉身舍利子。
卓木齐的舍利子
三绝:民宅、壁画、糌粑节。
卓木齐第一绝,就是藏族先民亘古传承的以石砌建筑文明为代表的“石砌民房”古村庄。这里家家户户的每一座房屋都是由一片片青石垒砌而成。这种建筑风格可以追溯到“六世纪的附国和吐蕃东部的东女国时期”。藏族建筑师在从地面往上一层层垒砌石片的过程中,完全靠肉眼的观察和丰富的经验来掌握垂直与平衡。石片与石片之间的砌合就像十指紧扣,整齐而坚固,精细而考究。俯瞰村庄的全貌,一座座房屋在阳光的照射下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犹如陈列在地面的一幅幅精美的艺术品,足见藏族匠人的智慧与匠心独具。正是因为她的独特之美,卓木齐于2015年被评为“青海最美村庄”。
卓木齐不远处废弃的黑石头城,是百户曾经的家园
卓木齐的第二绝,就是色彩斑斓的古壁画。这里有一座被玛尼石墙、白塔、经幡、转经轮所环围着的经堂,名叫“格秀拉孔”。经堂内的四壁绘满了色彩斑斓的壁画。壁画的风格除了藏传佛教传统绘画艺术的风格以外,还具有明显的蒙古族风格。壁画的内容,有山有水、有佛像、有动物,还有远古的象雄文字,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据传,其中的一幅“多杰森巴”佛像,曾在经堂险遭入侵者毁坏时显灵说话,使经堂免遭摧毁、完整的保留至今。
经堂的神奇,在于与之相关的许多神奇的传说,而经堂的价值,就在于七彩斑斓的古老壁画。她的艺术价值与考古价值,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古学家以及专家、学者。“格秀拉孔”也因此被列入青海省文物保护单位,正在逐级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卓木齐的元代壁画
卓木齐的第三绝,当属令人神往的“糌粑节”。卓木齐,曾经是通天河畔农耕文化的发祥地,这里土地肥沃,适宜种植的农作物——青稞,颗粒饱满,麦浪滚滚,而且收成颇丰,青稞满仓。每年的藏历二月二十二日,当通天河冰雪消融的时候,卓木齐就要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庆丰”与“祈丰”活动,“庆丰”就是庆祝当年的丰收,“祈丰”就是祈福来年的好收成。这一风俗已延续千余年。
这个崇尚神灵与自然的民族,糌粑节开始的前一天晚上,在月光朦胧的夜晚,点燃神圣的篝火,跳起优美的舞蹈,用康巴人豪放的舞姿、嘹亮的歌喉,欢庆当年的丰收,祝福来年的风调雨顺!
糌粑飞扬
为了使糌粑节的活动丰富多彩,每家每户都要为糌粑节做精细的准备。糌粑节开始之前,僧人们要在经堂里诵经,祈福与加持。接着,由几个壮汉肩扛神鸟,在手持彩色箭簇的十三位汉子和手捧糌粑酥油的十三位少女的引领下,将神鸟请到广场。广场上依然有僧人诵经祈福和加持。诵经结束后,在一片“拉佳啰”的高呼声中,多彩的风马被众人撒向天空,一年一度的糌粑节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开始了。无论男女、无论长幼、无论宾主,都加入了抛撒糌粑的行列。他们把消除灾难、健康长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福运亨通、雪域繁荣、祖国昌盛、世界和平等等美好的祝福洒向人群、洒向蓝天、洒向大地。那扬起的是不变的信念,挥洒的是美好的祝福,荡漾的是幸福的笑容。
篝火之夜
藏族是青稞的孩子,是糌粑的孩子。青稞糌粑给了这个高原民族生命得以延续的能量,子民们怎不感恩呢,怎不歌唱呢,怎不舞蹈呢,怎么不狂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