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戏剧历史简述

藏族戏剧历史简述

发布时间:2014-07-01


 

        戏剧学属藏族小五明之一,是很早就流传于世的一门学科。在古印度,戏剧盛兴极早。
 
        在藏地第一位吐蕃王聂赤赞普时期出现了苯教、神话及谜语。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派遣其大臣吞米•桑布扎到印度精研梵文。吞米•桑布扎奉命后克服重重困难到达印度,拜著名外道大师婆罗门里星嘎喇和内道大师智狮子等为师,掌握了许多语种后返藏。在梵文元音和辅音字母中精选符合藏语声韵特点的字母,首创藏文。此后噶瓦•拜则、焦若•鲁坚赞、祥•益喜德等译师把大量梵文经典译成藏文,从此,戏剧便开始在藏地出现。    
对藏族而言,虽然赤松德赞时期的桑耶寺竣工庆典上就有舞蹈、跳神、面具舞表演等的说法,但迄今末见有戏剧典籍及其剧本的历史记载。 
   
        公元12世纪,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从《诗镜》中翻译若干修辞编入《智者入门》,并做了注疏。据雪康•索南达杰的《歌舞正理》认定,他所著的《戏剧人门》是第一部由藏族智者撰写的戏剧典籍。戏剧有听觉戏剧和视觉戏剧之分。    
        1、 听觉戏剧:是指在各地刚兴起故事戏剧时,尚无戏剧表演,无论国外引进的故事戏剧,还是自己创作的戏剧,首先以故事形式讲给众多的人听。就藏族而言,除上述梵文译成藏文的故事戏剧外,还有《百行如意藤》等释迦牟尼传。唐东杰布之前,藏地有许多新创作的故事和民间故事,但这些只是在书本上或以传说形式存在,或者描绘在唐卡和壁画上,而没有以戏剧形式进行表演的先例。据说以前卫藏江孜和仁蚌县境内的寺院有一批携带唐卡名曰“喇嘛玛尼瓦”者在藏历四月份前往拉萨,在巴廓街内外和朗廓沿街、各户门前等地悬挂唐卡讲故事戏剧。因此唐东杰布开创的阿姐拉姆即藏戏未出现前,只有盛兴从唐卡上讲说的听觉戏剧,而没有故事戏剧。故而萨迦班智达在《乐器经典》中说:“在中土印度,故事都以戏剧表演;而在藏地偏僻地区,甭提目睹,很少耳闻。”由此可见当时只有悬挂唐卡讲解故事 (戏剧),而没有表演故事的戏剧。
 
        2、视觉戏剧:也称形体戏剧。其含义是:由某人持道具或以动作扮演剧中人物的戏剧。演戏时,演员要化装成帝王或皇后、大臣、老人、年轻人等,进行形象的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