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秸秆画 雪域高原的“格桑花”

青稞秸秆画 雪域高原的“格桑花”

发布时间:2016-11-07

       创作青稞秸秆画初衷 

  青稞是一种禾谷类作物,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青稞在青藏高原上种植约有3500年历史,从物质文化之中延伸到精神文化领域,在青藏高原上形成了内涵丰富、极富民族特色的青稞文化。青稞有着广泛的药用以及营养价值,目前已推出了青稞挂面、青稞酒、青稞营养粉等青稞产品。如今,虽然青稞的价值已经被广泛挖掘,但青稞秸秆却还处于一种“一无是处”的状态,多被拿来用于饲料和燃料。作为西藏独具民族特色的产物,青稞秸秆价值的发掘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拉萨,西藏吉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所销售的产品就与青稞秸秆有关—— —青稞秸秆画和青稞秸秆编织品。公司的技师“点草成金”,廉价的青稞秆在他们手里摇身一变,成了众多进藏游客和收藏者喜爱的民间艺术品。

  谈起青稞秸秆画,就不得不提麦秆画行业的一位技师—— —袁婷。袁婷告诉记者,秸秆画是中国独有的特色工艺品之一,中国民间剪贴画的一种,具有光泽透亮、装饰效果好、艺术感染力强等优点,制作出的人物、建筑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给人以古朴自然,高贵典雅之美。谈及青稞秸秆画的制作工艺时,袁婷告诉记者,青稞秸秆画是在继承和发扬民间艺术的基础上,细心琢磨,以灵巧的双手将秸秆用药水浸泡、熏、蒸、染、剥开、碾平,再经过编号、贴、剪、打磨、上板等一共三十多道复杂的工序,才制作出一幅幅古朴典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作品。
  制作工艺繁琐

  制作精美青稞秸秆画取材和前期准备非常重要。

  取材。一幅青稞秸秆画,除了后期的装裱,取材全部来自于青稞秸秆。袁婷谈及,其实要想制作的青稞秸秆画精美、大方,取材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情况下,都是选取青稞秸秆根部位置,因为根部位置不但切开之后直径大,而且最主要的是光泽透亮、装饰效果好。

  秸秆尖部的位置则相对比较暗淡,在制作时都会摒弃不用,再次成为燃料或饲料。虽然取材这一道工序说    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非常麻烦,一捆捆的青稞秸秆从田间地头运送到制作场地,再经过挑选、取材,计算下来,一吨的青稞秸秆能用来作画的其实只有不到一百斤,因此,制作一幅精美的青稞秸秆画难度可见一斑。

  前期准备。要想制作一幅完整的青稞秸秆画,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大致可分为青稞秸秆的准备和画样的准备。在青稞秸秆的准备中,需要先把取材完毕的青稞秸秆根部用刀片自上而下小心翼翼地划开,而且一定要保证秸秆的完整性。秸秆划开之后,再用刀片的背面均匀地刮秸秆里层,一直把秸秆刮到薄至如同一张白纸就可以了。

  秸秆的颜色是白色的,但一幅画不可能全部都是白色的,因此秸秆刮完之后还要根据画的要求进行着色。据介绍,秸秆着色一般有两种方法,如果需要灰色或者黑色秸秆的时候,她会对秸秆进行烫制,但力度和时间的把握一定要掌握好;如果是需要比较鲜艳的颜色,她会把秸秆和西藏特制的颜料一起放在水中煮,煮完后再风干,让颜料完全浸透在秸秆之中,这样不但色彩鲜艳,而且不会掉色。

  青稞秸秆的前期准备工    作做完后,就是画样的准备工作。青稞秸秆画的画样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负责青稞秸秆画设计的都是西藏著名的唐卡画师,像勉唐派画师加措等。在制作青稞秸秆画之前,画师都会先把一幅完整的画样画好,不管是一幅复杂的布达拉宫图,亦或是一幅简单的吉祥八宝图,都必须要做到一丝不苟。就比如要想制作一幅布达拉宫的青稞秸秆图,每一面墙的颜色、每一扇窗户、整座建

  筑缩小的比例等这些细节,都容不得丝毫差错。当完整的画样画好之后,需要再把画样进行拆分,拆分成一个个零部件,一扇窗、一根树枝、一片树叶……至此,前期准备工作就完成了。

  制作。待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剩下的就是制作了。简单来说,制作分为两个步骤,一是粘贴,二是拼接。粘贴时,需要把涂上胶水的青稞秸秆一片一片地粘贴到前面所拆分的零部件上,直至完全覆盖。由于零部件的颜色、大小不一,所覆盖的秸秆也不一样。当所有零部件全部被秸秆覆盖之后,再根据样式进行裁剪,然后就像拼图游戏一样,按照完整画样,把每一个裁剪下来的零部件进行拼接。拼接完成后,经过装裱,一幅精美的青稞秸秆画就呈现在大家面前。

\  
制作好的青稞秸秆吉祥八宝图。

\  
以布达拉宫为样本制作的青稞秸秆画。

  其实制作工序看似简单,但要想真正制作出一幅栩栩如生的青稞秸秆画却并不容易,这需要技师们异于常人的耐心和毅力。通常情况下,比较简单的诸如吉祥八宝图这样的长度在30厘米左右的青稞麦秆画,需要耗时几天,而像布达拉宫、大昭寺这种内容比较复杂的画,则需要一周甚至更长时间。

  袁婷告诉记者,虽然她从小身体上就有缺陷,但却总想在艺术上有些作为,因此,她接触了麦秆画,也正是因为麦秆画,让她找回了自信,开启了美好生活的一面。制作麦秆画是一个繁琐、需要耐心的手工活儿,每天要坐10多个小时,腰椎颈椎都会酸痛,十分难受。虽然比较辛苦,但看见一根根不起眼的青稞秸秆在自己手上慢慢变成一幅幅漂亮的艺术珍品,心里便兴奋起来,拥有了从来没有过的快乐和成就感。”

  布达拉宫、大昭寺,这不仅是西藏建筑的代表,更是西藏的灵魂。而青稞,则是西藏的特色产物,当技师用自己的巧手,给青稞秸秆赋予了西藏的灵魂,这已经是一种文化。为了更好地传承这门技艺,袁婷一有时间就会教授拉萨本地人麦秆画的制作工艺,让更多人掌握这门技艺,通过这门技艺创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袁婷告诉记者,虽然她不能奔跑,但她会继续追寻着自己的梦想—— —用自己的双手,用青稞秸秆,制作出更多西藏题材的画。用一幅幅青稞秸秆画,讲述西藏故事。
  传承青稞秸秆画技艺

  走进该公司,映入眼帘的是室内古朴的藏式装修风格、琳琅满目的工艺品,墙上挂着一幅幅精美的青稞秸秆画。这些青稞秸秆画是藏民族文化经久不息的生命力。

  初见该公司总经理罗亮时,记者被他的年轻和魄力所折服,虽然仅是刚过而立之年,但他在拉萨的文化界小有名气,是拉萨文化界走出来的政协委员。罗亮介绍,吉曲”两字得名于“拉萨河”的藏语音译。拉萨河养育了世世代代的拉萨人民,更孕育了西藏传统文化。因此,公司将名字选取为“吉曲”二字。推广西藏文化,发展西藏特色产业,打造“天上西藏,净土拉萨”,不管是之前,还是今后,都将是他一直要做的事情。

  如今,西藏青稞价值的挖掘已然是比较成熟,而青稞秸秆,还有待发掘。罗亮告诉记者,早在5年前,他就有了开发青稞秸秆的打算,通过多年的准备,2015年,罗亮把青稞秸秆画推向了市场。谈及做这件事情的初衷时罗亮说:“我从小就是学艺术的,对西藏有着深厚的情谊。通过多年来对西藏文化的学习研究,我觉得西藏文化需要更多的走出去,因此我致力于西藏文化传播事业,希望通过西藏本土化的工艺品、旅游商品,把西藏文化推向全国,推向世界。”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青稞秸秆画和青稞秸秆编织品已经越来越受到游客和收藏者的喜爱。今年8月份,罗亮选送的青稞秸秆画还荣获了“第四届西藏旅游商品大赛铜奖”,2016年文博会期间,罗亮携青稞秸秆画参展,销量达到5000余件,接到5万余订单,可谓是名利双收。

  “西藏文化源远流长,今后,我将继续挖掘西藏文化,制作更多西藏本土商品,带动当地群众创收,把西藏青稞秸秆画推向国内外。”罗亮说。

\  
双鱼八宝青稞秸秆八宝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