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神灵话桑烟

祭祀神灵话桑烟

发布时间:2016-12-13



煨桑是藏民族最普遍的一种宗教祈愿礼俗,是宗教场所不可或缺的形式之一,燃起桑烟有清香舒适之感。
  在有着悠久历史的雪域高原,有着厚重文化积淀的藏民族和藏传佛教,燃桑之举是有其产生的思想基础、社会背景的,也伴随着美好的传说。
格萨尔王和藏历五月十五煨桑
  传说中的格萨尔王在降魔灭妖、抑强扶弱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一天格萨尔召集起了他的精锐将士、总管臣民,对众人唱道:

无人神灵保佑谁,无神万事皆逆云。若是两者共在时,
心想事成大吉利。五月十五时辰吉,岭国臣民请细听,
上玛迦山峰之巅,煨名贵柏桑之叶,祭四方神灵护法。

格萨尔认为,若不煨桑祭神,岭国的护法神就不能助其降伏妖魔,因此决定五月十五煨桑祭神。这时魔国红钢角命根子野牛前来进犯岭国,就因为格萨尔以桑烟敬祭了诸神,神灵喜欢故格萨尔大胜。自此,格萨尔从桑烟中开始了他保家卫国、降妖服魔的伟大宏业。藏历五月十五煨桑由此而来。
为均贫富牟尼赞普燃桑求神
  传说,公元8世纪吐蕃牟尼赞普即位时,对社会贫富不均现象非常伤感。为了人人都过上平等生活,他曾3次下令均贫富,但始终无法改变。有一次,他问一僧人:“这种现象有解决的办法吗?”僧人说:“尊敬的赞普,上供奉佛祖,下布施众生吧!”牟尼赞普来到桑耶寺向寺院敬献了《四阿念经》、《律本事》、《俱舍论》3部佛经,向佛像敬献了许多供品,以桑祭祀神灵佛祖,同时向广大百姓布施。从此桑耶寺就有了供桑的传统,后逐渐传至整个高原的寺院和民间。
究煨桑之渊源
  传说古时藏族男子在出征或狩猎归来时,部族首领、老年人以及妇女儿童聚在寨外郊野,燃上一堆柏枝和香草,并不断向出征者身上洒水,意为用烟和水驱除各种污秽之气。其实这一作法至今仍遗留于藏族社会的民俗民风之中。当家中生育婴儿,远道而来的亲友前来贺喜时,家人要点燃柏树枝,来者必须从火上跨过,目的是让幼儿健康长寿,不受邪气危害。
  后来就与战争有关,以“桑”祭祀神灵,祈祷平安胜利,成为高原先民同神灵沟通的主要方式。人们认为,桑烟可以直达上天神住的地方,它可将人间的美味传递上去,使诸神欢喜,保佑世间凡人事事如愿,平安幸福。直到公元7世纪佛教传入青藏高原,为了立足,佛教借鉴了本教和当地民族的一些习俗,煨桑就是其中之一种。由此煨桑与藏传佛教结合起来,规模更大,更加盛行了。可以说,煨桑是藏族原始宗教与藏传佛教两层文化形态催化下形成的祈愿礼俗。
桑之含义
  “桑”是藏语,其本意为“清洗、消除、驱除”等净化之意。但以其薰燃过程、人们煨桑时的心态以及所用物品来看,则是一个很明显的供奉仪式。所以煨桑有两层含义,一是净化,二是祭祀献供,因为煨桑时除点燃有香味的脱水的柏技和香草外,还有糌粑、炒青稞、茶叶、糖、苹果、清水等众多食品,确有祭祀奉供之意。所以有人将其译为“祭祀烟火”、“焚香祭”、“烟祭”等,看来都是较确切的意译。
  依本教史料,迎请神灵前首先要焚香净化周围环境,消除不净和秽气,而普通人生活之处随时都有污染,是一种污垢,一种不净。燃桑是净化行为,每个污点、鬼、魔和秽物都会由此而排除,具有净化环境、消除邪气、秽气和净化之功效。
煨桑的程序
   藏地,凡是有人烟的地方就有寺院,有寺院就燃桑烟。所以无论你走到寺院或百姓家,你都会发现煨桑炉,而不管桑炉设在院落中央、房顶还是墙上,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最洁净之处。煨桑时,先将柏树枝放置桑炉内点燃,然后再撒上些许糌粑、茶叶、青稞、水果、糖等,最后再用柏枝蘸上清水向燃起的烟火挥洒三次。煨桑者口诵“六字真言”。
  佛经上说,神灵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只要闻到桑烟之香味便宛如赴宴,藏语称其为“智萨”(即食味)。所以僧俗民众总是到寺院、山顶煨桑祭神,给神灵以美味,给自己以精神以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