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美术>>唐卡

发布时间:07-28

关于唐卡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2006年唐卡被国务院、文化部批准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唐卡,来源于藏语的音译,简言之就是一种卷轴画,它的画面内容以宗教题材为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人们视为珍宝。在藏地任何一座寺庙、佛堂、僧舍乃至信徒的家中,都供有唐卡。
      唐卡按照质地和制作方法划分主要有绘画唐卡和织绣唐卡两大类。绘画唐卡是用颜料在画布上直接绘制,又可分为彩唐、金唐、黑唐、朱红唐、描金唐等。所用颜料均系采用绿松石、朱砂、珊瑚、孔雀石、金银等天然矿物质研磨而成,色彩艳丽,且经千年也不褪色。织绣唐卡以丝绢绸缎为材料,又可分为刺绣、织绣、堆绣、堆绫、缂丝等品类。
      唐卡使用材料考究,颜料自己研磨,构图造型生动传神,着色协调亮丽,工笔精细至极,一幅复杂、精美的唐卡少则数月,多则逾年甚至数年才能完成,画师须有虔诚的佛教信印,在诵经礼佛过程中,严格以传承的构图、形象、比例、色彩为标准绘画,佛教徒相信,一位好的画师的作品本身是具有加持力的。因此唐卡艺术形式独特,艺术价值是不可估量,也是其他形式作品不可替代的。

唐卡是修行的一种方式,和其他的艺术作品(包括绘画、摄影、舞蹈、雕塑等等)的创做动机有很大的差异,当我们静心面对唐卡的时候(观、闻),除了感受唐卡震撼画面之繁华、色彩之绚丽、笔法之细腻,还当专注于唐卡的内涵(思),感受佛法之真谛,从我做起,从当下做起(修)。

      唐卡的灵魂在于一丝不苟的传承,绝不允许擅自对造像和布局进行随意的“创造发挥”,唐卡对佛像的比例、布局、构图等均有严格要求,延续百年传承,我们画师会严格遵守藏传佛教仪轨和造像度量经来绘制唐卡。现在市面上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唐卡,品质良莠不齐,请大家注意鉴别唐卡的工艺、品质,唐卡画工是衡量唐卡优劣的最重要标准,画工精细、线条流畅、法相庄严、内容符合佛教法理,严格按照造像度量经绘制的唐卡才更能体现唐卡的意义。
      一:唐卡起源
      如果连壁画也算上,西藏的绘画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当时西藏已经有人类居住)。但是唐卡的出现,则要推延到7世纪,松藏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开始。松藏干布统一西藏之后,通过与尼泊尔尺尊公主和汉地文成公主联姻,巩固起自己的帝国。两位公主将佛教带入西藏,随之兴建起大昭寺、小昭寺等宫殿建筑。据五世达赖所著《大昭寺目录》一书记载:“法王(松藏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绘画了一幅白拉姆女神像,后来蔡巴万户长时期果竹西活佛在塑白拉姆女神塑像时,作为核心藏在神像腹内。”这是目前所见唐卡最早的记载。由此可以肯定,唐卡是在松藏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的绘画艺术。
      二:唐卡分类
      唐卡按照质地和制作方法分主要有绘画唐卡和织绣唐卡两大类。
      绘画唐卡是用颜料在画布(棉布面、绢面和纸面)上直接绘制,又可分为:彩唐、金唐、黑唐、朱红唐、描金唐等。所采用的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研磨而成,色彩明丽,千年不褪色。
      彩唐:用多种彩色颜料绘制,是绘制唐卡中主要形式。
      金唐:以金色作底,用红色朱砂线。黑色墨线勾勒形象,是唐卡中的贵重品种。
      红唐、黑唐:在朱红、黑色单一的底色上,用金色、红色、白色等白描线条造型,艺术韵味独特。
      织绣唐卡以丝绢绸缎为材料,用刺绣、緙丝、织绣等工艺制作,可分为:刺绣、织锦、堆绣、堆绫、緙丝等品种。有的还在五彩缤纷的花纹上用珠玉宝石镶嵌其间,显得格外华丽精美。西藏的织物唐卡多为内地(江南、苏州的工匠)制作,后来西藏也能生产刺绣和贴花一类的织物唐卡。
      此外还有一种印刷着色唐卡,这种唐卡要经过绘画、木刻、印刷、着色、装裱等几道工序,类似于版画。
      唐卡按照画面题材内容分,主要有佛、菩萨、护法、本尊守护神、坛城(即曼荼罗)、宗教人物(如历代祖师、达赖、班禅等)、杂类(绘天文、医药、历史、民俗等)。大概80%以上都跟藏传佛教有关,即使是描写西藏历史,反应藏族科学方面的唐卡,也都带着浓厚的宗教色彩。
      唐卡有弘法布道的用途。张宏实在《探索西藏唐卡》中说:“佛教的思想义理于初始阶段较为单纯,经过漫长的演讲发展,逐渐衍生成为更复杂的义理。深奥的义理若非经过严密的思考和反省,便不是那么容易了解。于是,图像(icon)便扮演非常重要的解说工具,并且绘制在西藏特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上。”图齐在《西藏的画卷》中也说:“西藏艺术的职责,是用视觉形式,传播同样的宗教内容。”
      也就是说,唐卡是对深奥抽象的佛教义理的具体化,使其变得容易理解,从而更方便传播。事实上,这是一切宗教在传播过程中都使用的方法。因为必须考虑到传道的对象的文化水平,大部分信众其实都是不识字的。即便在反对偶像崇拜的基督教,格列高利教皇也说过:“文章对识字的人能起什么作用,绘画对文盲就能起什么用。”(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第135页)藏族人民一直到7世纪才有自己的文字,文盲率也一直偏高,所以对他们来说,唐卡就是图像版的教科书。
      同样是传播佛教义理的图像,还有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壁画(雕刻也是一种形式)。跟壁画相比,唐卡具有显而易见的方便随身携带的优点。由于藏民族有四处游牧的生活习惯,居处时常变动,所以唐卡这种可以移动的神像就随之产生。唐卡还有修行观想的用途。在藏传佛教中,对着唐卡中的主尊进行观看、冥想、礼拜,是非常重要的修行密法。例如曼荼罗,就是这种密宗修行法的精华。此外,对绘制唐卡的画师,以及捐资聘请画师的施主来说,这也是一种非凡的功德。画师和施主本身就是修行者。”
      三:画师
      精美、复杂的唐卡是由画师们一笔一笔画出来的,一般都要半年,甚至经年才能画成。但是这些作者的名字却很少留下,除非他本身即是深受崇敬的佛学大师,例如阿底峡、宗喀巴、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等。
      此外,也有一些非常著名的画师,如前藏的洛扎丹增洛布,后藏的曲银嘉措、绒巴索朗结布、江央旺布等,在西藏绘画史上留下了名字。
      藏传艺术中,无论是绘画或是雕刻,作者一般都不署名。因为对于他们而言,制作的过程就是一种修行。一个传统的画师,除了本身的兴趣与天分外,还必须有虔诚的宗教信仰,受过正统而严格的宗教训练。除了绘画的专业技法外,还需要背诵经书,熟记各种经典中的教义、仪轨、图像及度量。所以唐卡制作者通常也是“画僧”,具备专业画师与宗教修行者的双重身份。信徒们相信,一个伟大的画师所绘画的唐卡是具有极大加持力的,所以,一个唐卡画师,对于画中主题的构图、形象、比例、颜色等都不能随意创造,而必须严格遵守图像与度量的规定去作画。这正是唐卡艺术的限制所在,它的形式并不自由。正因为它限制了艺术家个人主观创造性的发挥,所以有一些人认为唐卡的画师不能算作是艺术家,而只能看作是画匠,这种评价无疑是不公平的。
      四:如何欣赏唐卡?
      美丽的唐卡,究竟我们应该怎样去欣赏它呢?

首先,唐卡有其特殊、相对比较固定的构图规则,就是结构。从结构出发,就能够理清唐卡的层次,便于欣赏唐卡。一幅唐卡,一般可以区分为中央的本尊、上方的空界和下方的地界三部分。本尊是信徒所供养的对象,一般由上师选择指定。空界一般是佛、菩萨所在,所以也叫做圣界。地界一般为空行、护法或僧侣所在,所以也叫做凡界。但是圣、凡并没有严格的准则,例如有时候认为自己的祖师已经解脱成佛,就可以绘入圣界,而圣界的佛、菩萨如果太多安排不下,也可以放入凡界。此外还有其他特殊的结构,如:五坛会聚、方格式等。其次,上面说唐卡是对抽象的佛教义理的具象化,通过图像符号来表达主题,每一种图像符号都有其特殊的意义。了解这些图像符号的象征意义,就对理解、欣赏唐卡至关重要。这些符号语言,有其严密的规定,有一定的规则可循。这些规定主要表现在佛像的服饰、面相、肤色、手印、坐姿、持物、座骑等方面。



39.7K

主管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工业园T区2栋10楼

© 2019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09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