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房一般都是七八层以上,高者达十几层,有四角、六角和八角,主要分布在嘉戎地区和康区东南部,其他地区也有零星分布。
有许多的碉房历经数次地震和天灾人祸而至今安然无恙。有一些碉楼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表明藏族建筑艺术之高超。
这种碉房分两种类型。卫藏、阿里一带的碉房是在公元10世纪至16世纪处于藏族内部群雄割据争夺战和各万户之间发生兼并战争时修建的。嘉戎和康区现有的碉房大都建于公元15世纪至18世纪,为抵御丽江纳西王斯郎绕登的入侵和清朝对嘉戎的军事入侵所建。碉房是一种用碎石片或土墙筑起的作战和生活兼用的一种建筑物。
在战乱年代,为了有效地抵抗入侵者,在村寨居住或险要之地,筑起厚一米多、高达几十米、四周开有15厘米左右小窗的住宅和堡垒两用的碉房,将全村或全部落的男女老幼全部集中到碉房内。把村寨中易被入侵者抢掠的财物也搬进碉内,用刀枪和矛箭防守。这种建筑,战攻不破,火烧不燃,箭射不穿,是最坚固、最安全的防御房屋。战争结束后,这种碉房就无人居住。
在嘉戎地区有些富豪商贾,在一些风景秀丽、环境优美之地修建别墅,以做避暑避寒和攻读佛经、撰写著书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