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柔和的风吹拂着田野,清香的泥土气息扑入鼻间,此时,农村已进入春耕时节,处处是繁忙的景象。
除了春播生产,在春天里,很多地方的农民开始准备行囊,忙着计划又一年的外出打工生活。但,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铁盖乡托勒台村是个例外,近两年,全村133户568人很少外出打工,他们说,致富路有千万条,赚钱不一定非得离家离乡。
时下,就农民而言,选择外出务工已由过去的谋生手段变为现在的致富途径,那么,托勒台村的村民脱贫致富的底气又何来?
在春日的午后抵达,托勒台村首先在感官上冲击了我们的视觉:这是一个面朝龙羊峡库区的狭长村庄,蓝天白云下,树木林立间,干净的水泥村道通达各家各户,青瓦、白墙、坡屋顶,一栋栋极具特色民居错落有致。
更让人惊奇的是,走在巷道里,能听到村民操着不同地方的口音,有陕西、有甘肃的,有宁夏……同行的村干部解释说,以前有个青年农场,7省32县的人来这里劳作,农场解散后,大部分职工留下定居,于是,便形成了一个村有多种方言的现象。
与村民闲聊中,我们追寻着村子变迁的轨迹,其中,有两个词不得不提——房子和“饭碗”。
30年前,托勒台村是仅有87户村民的移民村,当时这里还是一片片荒地。在村民张发友的回忆中,刚迁来时,这里没水,没电,没路,村民们住的大都是土担梁般简易的房子。年景好时,相对肥沃的土地能让全村人吃穿无忧,但村民们很难有多余的钱去盖房修路。
农民要摆脱贫困,需要辛勤劳动的内因,更需要一个强力的外因来引发“质变”。托勒台村是如此。
随着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在全省展开,建设、水利、扶贫、民政等部门一系列惠民政策资金在托勒台村“聚合”。在这样强力的推手下,勤劳的村民平整土地、修建家园、植树造林……这块土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新房子、新巷子、新面貌,村里的广场上连个纸屑也看不到,就好像是刚刚扫过的一样。和村民聊起村里的变化,方便、干净、漂亮是大家用得最多的词语。
铁盖乡乡长王燕告诉我们,高原美丽乡村带给托勒台村的变化,不仅仅是“村庄美”,还有摔不烂的“饭碗”做长久保障。
村民和村干部这样介绍着他们的收入来源:
“靠水吃水,在龙羊峡库区搞水产养殖和捕捞,一年也能挣三四万元。”
“有了水利设施配套,地里种上了蚕豆等经济作物,一年能挣两三万元。”
“现在,村里有渔业、蚕豆和藏香猪三个专业合作社,通过招商引资,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能带动120户群众致富。”
……
由于在家门口挣钱的门路变多,现在,托勒台村村民很少有人外出打工,村里也迎来了移风易俗的新气象。
听当地驻村干部介绍,现在,托勒台村的村民们喜欢开会,闲暇时,男女老少聚在村里的党员活动室交流致富经。过年时,家家户户也会到活动室,每家拿出一两个菜,村民们自由组合轮番表演节目,期间,村里会隆重表彰“好婆婆”、“好媳妇”、“好公公”、“好丈夫”、“五好家庭”。为这,不少村民和家庭都改掉了以前的一些不良习气,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想得到表彰,想在乡亲面前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