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教派源流>>苯教

发布时间:07-29

甘南地区的苯教源流考略

 

  苯教作为藏族的原始宗教,是藏族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苯教传入甘南的时间学术界尚没有定论,苯教史书中记载最早在止贡赞布时期,止贡灭苯事件迫使很多苯教徒来到多麦,当时把苯教经典伏藏在迭部地区的者噶厦果和木日僧格宗。松赞干布以后,吐蕃不断向外扩张,苯教巫师也随着军队来到各地,他们举行各种苯教仪式,如祭祀战神、将色、卫玛、祭山神等活动,激励士气,使军队能够战胜敌人。随着军队来的苯教巫师的各种习惯至今还保留在藏区的一些边缘地区,这种苯教史称为司巴苯,司巴苯教祭祀者被称之为"录吾",其主要职能是上敬神灵、中调家事、下伏鬼神。这种原始苯教分布在多麦迭部藏区和相邻的很多地区,但其规模较小,很多仪轨已经失传。前期苯教称为司巴苯,后期苯教称为雍仲苯,这种分法符合苯教的传统分法,笔者认为这种分法很合理。止贡的三分法比较武断,而且带有严重的教派歧视,这种分法后来被土观所继承,对苯教的研究带来片面影响。司巴苯在很长时间内占有主导地位,司巴苯后来被雍仲苯所取代。随着佛教的深入传播,加之大小金川事件以后,清朝政府把苯教称为黑教而奉行压制政策。使很多苯教寺院都开始改信佛教,在甘南地区有数座苯教寺院先后改宗为佛教萨迦巴和格鲁巴。

雍仲苯教传入安多地区的时间在很多史书中记载比较详细,自辛钦鲁尕(公元996-1035)以来,这位伏藏大师于公元1017年从者仓挖掘出苯教经典,开始了苯教的后弘期。这些伏藏形成了苯教大藏经的核心部分,辛钦鲁尕使苯教发生了质的变化和转折。佛教徒认为辛钦鲁尕篡改了佛教经文,使佛教的经典改头换面成为苯教的经文。辛钦鲁尕的一生带有传奇色彩,他是一个掘藏师,他的贡献在于苯教成为佛教的一个分支;从此就有萨、格、噶、宁、雍仲苯五大教派之说。我们很难在吐蕃和敦煌文献中找到与雍仲苯教相关的资料,敦煌文献中苯教祖师辛饶的名字也仅仅出现过六次(石泰安统计为六次),而其名字没有作为苯教祖师出现,名字前面时常冠有(藏文略)(父亲之意),而其职能作为祭祀者的身份出现。这与苯教史书中从天赤七王开始雍仲苯教广为流传的说法相饽,我们也不敢妄下结论。但肯定的是司巴苯当时已经很活跃,这从当时赞普颁布的法令和相关记载中可以得到证实。很明显从赤松德赞灭苯开始,苯教要在藏区生存下来,就必须需要改革,适应新的环境。佛苯在斗争中相互融合,佛教吸收了苯教外在的东西,而苯教吸取了很多佛教内在的东西。也就出现了史书中的"具苯"现象,"具苯"出现过前期、中期和后期,辛钦鲁尕是后期的代表,但苯教徒不承认有"具苯"。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在苯教大藏经中辛饶的传记共有三部共计十五卷,垛术九卷,以及其他的一些经典在佛教经典中是没有的,苯教经典全是"具苯"的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辛钦鲁尕有五个著名的弟子,朱、希、巴、麦、辛。希易列波之子拉金吉波,拉金吉波的弟子为希金,希金之子希页赤辛,希贡赤辛与东尼夏普大师为同时期。其中希贡赤辛来到安多开始传布苯教,他有身口意18个弟子,史称十八希钦。安多夏河甘加泽秀寺便是十八希钦中的泽秀所建(泽秀也就是十八希钦中证悟最高之意)。十二世纪上叶由自在成就者泽秀东尼夏普大师所创立,并有了很大的发展。此后几经劫难寺院遭到破坏。藏历十二饶迥时由泽秀仲然巴西饶南坚、曲杰嘉哇次成等大师维修扩建。玛曲的尼玛也有泽秀静修院。十八希钦主要在安多北部传法,十八希钦中很多弟子都建了寺院,如郎希嘉哇罗哲在卓尼县车巴沟境内修建了苯教寺院,根据安多政教史中有关该寺院的记载,八思巴来到卓尼,与苯教徒经过辩论后取胜,苯教徒放弃了信仰,该寺于元代改信成萨迦派。卓尼的郭达寺,原为元代格让西多的卓尼文部扎仓,后迁至鲁琼,几经迁移,现在卓尼麻路乡境内。瑙希在四川阿坝建立了郎依寺,是现有苯教寺院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常住僧人多达六百余人。另外在安多北部和南部地区还有零星小寺。 

    安多南部地区主要是多麦三圣者传布苯教,这三位是香帕·尼玛熬色(又名香帕南卡雍仲、坚米尼奥,象雄语为米拉忠明)、造帕达哇坚赞、多帕仁波且三人,三位圣人是公元十一世纪后半期人。其中香帕在甘南地区的影响最大,香帕出生于四川省若尔盖曲节地区的唐安村,起初是一位佣人,后来修习苯教经典成为大师,也是苯教的大伏藏师。苯教开始没有活佛转世制度,都是世袭制,活佛转世制度是从后期才开始的。香帕在四川若尔盖境内建了二座寺院,一个是阿西香族寺(又称上部香仓),另一个是沟哇香族寺(又称为下部香族寺),这座寺院被称为香帕的主寺,以前规模很大,有"北沟香南拉顶"之称。从这两座寺院发展成为解放前的"香派内寺七座,外寺十八座,属寺五十二座,持橛者1500余人"之说。其中有松潘香族寺和包座达钦寺等名寺。在甘南的很多地方流传着香帕的神奇传说,迭部地区有些地名也与香帕有关系,如香帕冈京(香帕在石头上留有脚印的地方),香帕达多洒(香帕拉马的地方)。甘南文史资料中有这样的记载,香帕在迭部境内的第一座寺院是阿夏那高寺,据那高寺志记载:该寺初建于公元874年(建寺时间有待证实),后被毁,在1707由香帕的第十二世传人族菩次陈重建,族菩次陈后来在阿夏圆寂。那高寺是迭部地区最早的苯教寺院之一。族菩次陈在腊子口降伏了危害生灵的妖魔鬼怪,黑多村建立了高部寺。在舟曲的立节建立了香帕寺。族菩次陈云游四方,所到之处讲经说法,建了众多小型寺院,如下迭的色当、多儿、麻牙、旺藏等地修建了寺院,后来在佛教的影响和卓尼土司的干预下,全都改信格鲁派和萨迦派。在迭部县的达拉等地区建立了很多小型的静修院,后由香族第十七代传人嘉哇雍仲彭措和阿坝列协落者合并了各地的小型寺院,于十八世纪中期在达拉地区建立了恰日寺,恰日寺在1920年遭受兵燹被毁,迁寺至桑多,现迁回原址。值得一提的是象派在公元十八时纪末期出现了一个伟大的学者南卡坚赞,他生于1770年,是迭部达拉乡年那村人,小时侯被确认为香帕的转世,成为达钦寺的寺主。他在苯教中推行改革,使苯教更加接近于佛教,他的改革使一些陋习从此消失(如血祭等),他的观点独特,在苯教中独树一帜,史称为"象派"。另外1879年在迭部尖尼沟出现了一位知名学者龙多坚赞,他是下迭三位著名学者之一,对苯教的历法、教义、密法有特殊贡献。

  安多三圣之一的造帕达哇坚赞来自西藏日喀则地区,有人根据其颂词认为是1104年出生的巴敦尼玛坚赞,也有人认为是其哥哥。此人从小天资聪慧,兼通藏语和象雄语。为传播苯教,来到安多地区,他来自西藏所以称之为藏帕(藏文略),但在其传中写成造帕(藏文略)。他建立了四川省松潘县境内的川主寺;在黄龙修建了静修院,东日寺志记载有造帕的事迹。造帕随后来到夏果圣山,建立了尼显寺,并常年在这里修行,现有造帕的修行场所。造帕后来定居在尖尼沟造子卡,在那里把尖尼沟里的六座苯教寺院合并成现在的尖尼寺,使尖尼寺成为迭部境内规模最大的寺院,解放前僧人多达一百五十人。尖尼沟内有安多地区苯教最大的神山穆日森格宗,穆日神山与西藏阿里的冈底斯、贡布翁日齐名。穆日神山分内外中三层,山上修行洞密布,山涧清泉,高松挺拔,峭峰陡立,每年朝拜者络绎不绝。尖尼地区尚有司巴苯存在,但规模没有以前大,司巴苯的祭祀者被称为"录吾",录吾是原始苯教的活化石。录吾的主要职能是祭祀山神、水神,驱鬼辟邪等,一般婚丧嫁娶等都要录吾主持。录吾每年要参加垛术活动,这个活动仪式较大,参加人数多。造帕生有三子。长子成为尖尼寺主持,两个儿子到迭部电尕地区传教。卡坝桑珠寺是由造帕的后裔祖普嘉哇所建,他来自西藏的辛仓,多年在谢谢寺地区传法,后来到了安增,建寺时间不详。卡坝拉伊寺是由西饶坚赞始建于1465年,是桑珠寺的属寺。据尖尼寺志记载造帕的两个儿子在迭部的电尕地区传教,建立了色卡寺、沙让寺和谢谢寺,这三座寺院被称为尖尼寺的属寺。但在谢谢寺志中说是上师妥角金建了谢谢寺,并说妥角金是造帕的后裔,没有说是儿子。谢谢寺志记载该寺建于950年,但这种说法欠缺依据,最早也在11世纪以后。安增定日寺和腊子高保寺为其属寺。沙让寺是由四川更江喇嘛色素金所建,建寺时间为公元970年,卡巴路寺和布高寺为该寺属寺。色卡寺是造帕达哇坚赞的儿子闹格建于1089年。这三座苯教寺院合并为现在的拉路寺。电尕地区的哇巴地刚寺原为苯教寺,后改信格鲁派,目前为止未发现有关于该寺的任何记载。安增定日寺是建于1524年,是由仁增落藏东知所建;希果寺是由益西熬扎所建,建寺时间不详。根据甘南文史资料记载,甘南地区有15所苯教寺院,有的经过合并,有的未能重建,现在只有七座寺院重新开放。在甘南地区还有小型静修院多处,修建时间无从考证,故没有涉及。

  苯教传入甘南地区的时间很早,本文对早期的司巴苯和晚期的雍仲苯教在甘南的传播情况和苯教寺院的改信情况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在甘南地区尚有十五所苯教寺院,现有七座寺院开放,信仰群众众多,笔者认为研究其历史和现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9.7K

主管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工业园T区2栋10楼

© 2019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09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