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教派源流>>苯教

发布时间:10-16

甘肃境内“象派”苯教寺院


   甘肃藏区的苯教主要由安多三圣者传布,三圣者是指象帕尼玛熬色(skyang vphags nyi ma vod zer)、造帕达哇坚赞(gtco vphags zla ba rkyal mtchan)、多帕仁波且(do aphags rin po che),三圣者都是公元11世纪后半叶人,其中象帕和造帕对甘肃藏区的苯教影响最大。

1、象帕大师事迹及传承
    根据《苟象寺志》记载,象帕大师于公元1080年出生在四川省若尔盖县的苟哇唐安村。其父珠希尼玛扎巴(nyi ma grags pa)于公元11世纪初修建了闹扎殿静修院,此后扩建静修院为象孜仓(skyang rtce tchang)。四子中的帕巴秀,人称象孜帕巴秀,简称为象帕。象帕又名象帕南卡雍仲、坚米尼熬,象雄语为米拉忠明。根据象帕大师传记记载,象帕起初当过佣人,后来成为得道圣人。象帕在当地被尊称为“阿尼象帕,”寺院历任住持均是象帕的后裔,至今共传三十一代。苟象寺的旧寺志《奔查冒》(vbum chra mo)已经失传,象帕的传承有说二十八代,有说三十一代。我们根据新近发现的苟象历辈上师启请文,结合部分文献及田野调查资料,基本确定其传承为三十一代,其中一至十三世为父子传承,被称为“象帕十三后裔”;从十四世开始改持咒寺为持戒寺,从此住持不能娶妻生子,故十四世至三十一世为叔侄传承。寺院后来实行活佛转世制度,但转世仅限在象帕的后裔中寻找,现任主持仁青坚赞就是这样被认定的。总之,象派寺院住持的传承起初为父子传承,后改为叔侄传承,后期为活佛转世制度所代替。
2、象派中出现的名人
    第二十一世象仓翁布仁青坚赞巴桑布(rinchen rgyal mtshan),公元十八世纪初诞生在唐安,尊者从小拜阿旺旦增为师。后到卫藏朝圣苯日神山。尤其是在扎西曼日寺时,拜见堪钦开珠雍仲慈成旺加,受居士戒并怜听其教诲。返回家乡后实行宗教改革,颁布新戒律,修建了百柱大经堂;经堂的顶上所绘以的龙吉坛城(klung rgyas dkyilvkhor)等九个坛城图保留至今,用金汁银汁宝石汁书写佛言部,改寺名为“苟哇象仓寺巴辛丹雍仲尊胜遍及洲”,并在寺中修建了大神殿,供奉象仓的历辈活佛灵塔,发展了众多属寺。
  此后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学者南卡坚赞(nammkhav rgyal mtchan),他于1770年出生在迭部县达拉乡年那村(gnyav nang),小时侯被确认为象帕活佛的转世,后来成为包座达金寺的寺主。一生著书立说,留有八卷著作,内容涉及佛学、苯教史、卦书、历算、本尊修持法等。他的观点独特,在苯教中独树一帜,史称“新象派”。
另外,龙多坚赞(lung rtogs rgyal mtchan)于1879年出生在迭部县尖尼沟,他是当时三位著名苯教学者之一,留有三卷著作,内容涉及苯教的教义、历算、密法。
3、象帕在甘肃藏区所建的苯教寺院
    安多地区分布着很多象派寺院。四川省若尔盖境内有两座象派主寺,一座是阿西象仓寺(上部象仓),另一座是苟哇象仓寺(下部象仓),有“北苟象南拉顶”之称。所谓“象派内寺七座,外寺十八座,属寺五十四,持撅者一千五百人。”内寺七座和外寺十八座均有详细的记载,属寺五十四座是泛指,没有具体记载。而持撅者一千五百人指的是青海黄南的苯芒(持咒者)。 “象派”在甘肃藏区的属寺主要有:达拉恰日寺、阿夏纳高寺、腊子口贡保寺、舟曲檀丹寺等。在甘肃迭部和舟曲的很多地方都流传着象帕的神奇传说,许多地名与这些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
  3-1.阿夏纳高寺纳高寺位于甘南州迭部县阿夏乡纳告村附近,据《纳高寺志》记载:该寺初建于公元875年,但这个记载有许多地方无法确实,保守估计建寺时间应该是在十一世纪晚期。公元1707年由象帕族菩次陈(gtcug phud tchul khrims)重建,纳高寺是迭部地区最早的苯教寺院之一,民主改革前,主要建筑有佛殿、拉章、茶房、僧舍67所,常住僧侣85名。
1991年经政府批准开放,在原有的寺址上重新建修纳高寺。第二年完成了佛殿和静修院、拉章、茶房、僧舍20所,寺院现任活佛是索南伊西,住僧26人。寺院的绝大部分宗教活动与其他各寺相同,唯有十二月二十九日举行的大施食活动别具特色。与本寺关系密切的有四川省若尔盖县包座达金寺、包座桑周寺,本县境内的恰热寺谢协寺、卡坝桑周寺、尖尼杂日寺等。寺院管辖的村庄有:纳高村、西周村等。
  3-2.萨让寺萨让寺位于今甘南州迭部县电尕乡萨让村,由苟象喇嘛色素金所建,建寺时间为公元982年。大师在电尕地区头人阿赛献出的大鹏鸟胸部状的土地上创建寺院,萨让(鸟胸)之名由此传开。到了18世纪,萨让襄钦与郎木赛赤建立了宗教关系,宗教事务方面投靠了郎木寺,百姓仍然属卓尼土司管辖。公元1918年在协多村出生一位儿童由郎木赛赤罗桑丹增森盖活佛认定为萨让活佛的转世,拜雍仲寺的丹增罗折(bstan vdzin blo gros)为师剃度出家,建造了一座有二十四根柱子的两层佛殿,1958年到卫藏去朝拜,在后藏热列地方逝世。民主改革前寺院有二层五大间的旧经堂和三间二层新佛殿、五间公房,以及《增善圆满大资粮书》等各种经文达千余函。萨让寺建有二十余座僧舍,住寺僧人近四十名。寺院恢复后并入拉路造仓寺。
萨让寺主要施主有原卓尼辖迭部什巴旗下属的答隆村、牙古村、麻古村、萨让村、保扎村、维吉村、傲傲村、爱萨村等。卡坝隆苯教寺和黑高寺为萨让寺的属寺。萨让寺的属寺卡巴黑高寺(shel sko)位于今迭部县卡坝乡吴玉卡村,由益西艾周始建于公元1466年。该寺历经了尼玛、阿斯、洛桑、多吉等主持。1958年前有经堂一座,僧舍六间,住寺僧侣十三人。该寺原在卡坝隆寺附近的平台上,迁至卡坝大庄村附近。辖尼傲乡的日古卡半个村庄、胡地卡全村和卡坝大庄半个村庄。这两座寺院至今尚未恢复。
3-3.腊子高保寺
   高保寺(mgon bo)位于迭部县腊子乡周里沟,根据《苟象寺志》记载:象仓族普慈成在下迭腊子口的察让村修建的寺院,内塑象帕大师的塑像,取名为高保寺。寺院后来逐渐衰落,大约在公元1770年左右由雍仲丹增重建而成。该寺的第一世活佛出生在康多村,故称之为“康多喇嘛”。寺院因建筑太小,无法容纳众多僧人,故于1802年合并周围的小寺后建立高保寺。康多喇嘛圆寂二十年之后,在达拉村找到其转世灵童。末世活佛李尕闹也降生在达拉村,1958年圆寂,终年六十一岁。本寺至民主改革前夕,有经堂两座,僧舍六十三间,住寺僧侣七十五人。根据《苟象寺志》记载,该寺属于“外十八庙”之一,传承上属于“象派”。辖达拉、久里、车年、黑多寺、康多、黑多六个自然村。该寺未能恢复。
3-4.达拉恰日寺
   恰日寺(chags ri)位于迭部县达拉乡岗岭村附近,该寺始建年代不详。根据《苟象寺志》记载:第十七世象南卡益西(nam mkhav ye shes)在阿夏、达拉高则村和亚拉村建了寺院。后有岗岭村的头人崔伦(tchul lung)合并周围的小寺后于公元1867年重建而成,并成为阿西象族寺的属寺。恰日寺建成后经历了恩宝仁青、雍仲、彭措、楚成、龙智西让、旦巴达吉等人的主持,崔伦的后裔康主休、丹吉、阿斯等人修缮并管理过寺院。大约1920年间,本寺曾失火焚毁,后由著名僧人阿桑在距原寺一公里处的桑多按原样重建寺院。1943年楚成智巧(tshul khrims dran mchog)被认定为本寺活佛,这位活佛于1960年去世。1958年前夕,寺院有经堂二座,佛殿、密殿各一座,襄欠一座,千佛殿、僧人茶房各一座,僧舍28间,住寺僧侣60余人。
寺院曾遭拆毁,1991年重得开放。新建有经堂一座,僧舍二十间,住寺僧侣二十六人。辖岗岭村、高吉村、甘藏村、普哇村、高再村、那盖村。
3-5.其他小型寺院
  多儿巴登寺:第二十一世象仓翁布仁青坚赞巴桑布,在多儿修建了巴登神殿(dpal ldan gsas khang),在历次的改宗中改信为其他教派。
舟曲檀丹寺:象仓族普慈成到舟曲檀丹建寺,取名为象帕佛殿(skyang vphags lhakhang)。现在恢复宗教活动场所,但没有出家僧人。
4、“象派”寺院特征及影响综述
  象派寺院在白龙江上游地区影响深远。象派属寺众多,所属村落百余座,信教群众万余人;其影响范围遍及甘青川各地,是安多地区影响最大的苯教流派之一。
第一,象派寺院千百年传承未绝。甘肃藏区是苯教象派的创始人、安多三圣者之一的象帕大师布教的主要地区,该派的教义、传承、仪轨、法会等在苯教中独树一帜。象帕至今传承三十一代,是安多地区传承最为悠久的苯教活佛之一。
第二,象派寺院保留了“垛顺”的所有程序。“垛顺”是苯教特有的法会,该法会是原始苯教的莱坞仪式、俗人的军舞、僧人的法舞组成。是安多地区规模最大的苯教法会,也是最具特色的苯教法会。
第三,象派寺院组织相对严密。与其他苯教寺院相比,象派寺院各种制度齐全,佛学教育上显密并重,特色鲜明。

39.7K

上一篇文章
苯教

主管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工业园T区2栋10楼

© 2019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09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