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塘县格木乡石刻培训班开课
理塘濯桑乡汉戈村旅游接待点客房
本网1月15日讯:(叶强平 谭丽华 文/图)“这里刻细一点,那里弧度要大一点……”1月14日,理塘县格木乡加细村49岁的牧民学员阿达在年纪相仿的师傅冲恩珠的指导下,认真地学习藏族石刻技术。
阿达家有7口人,五个子女三个是学生,加之出家和患病的,家里实际只有两个劳动力,家中牛羊少,副业全靠采集虫草收入十分不稳定,没有技能靠国家惠民资金生活,在全村159户里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贫困户。
理塘县志办下派加细村“第一书记”孙建平进驻该村后,了解到村里有藏民族千古流传下来的石刻文化,为了将其传承和发扬,并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在他的多次拜访后,冲恩珠等3人终于答应给村民们当石刻艺人师傅,通过挨家挨户动员,阿达等24名贫困村民终于答应拜师学艺。
2015年12月中旬,加细村“石雕文化·理塘首刻”培训班开班。通过近一个月的学习,24名学员已完成40多块石刻草稿。经挑选,县长格勒多吉将7块石刻带到成都等出差地,向朋友们推销。
加细村离理塘到稻城的省道217线75K道班不远,加之再过3个多月高原旅游旺季就要来临,学员们正加紧利用农闲时节学习石刻技术,提高自己的石刻水平。村委会主任阿岗降措说:“岭·格萨尔王、释迦摩尼、萨迦法王、莲花生大师等石刻雕像,对自驾游的游客来说,肯定有游客会感兴趣,小的卖30-50元,大的100元应该不成问题,这样贫困户又多了一项增加收入的来源。”
理塘县地处四川西部,甘孜州西南部,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的核心区,是全国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县份之一。受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等诸多因素制约,全县农牧区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变,特别是全县不具备发展能力和发展能力非常弱的贫困人群所占比例很高,高度依赖国家政策性补贴。“一户一策、一村一策、一乡(镇)一策、全县通盘施策才能画好扶贫攻坚‘作战图’,根据轻重缓急谋划落实好每年的‘路线图’,各级、各部门、各责任人领好‘军令状’才能打好这场翻身仗”,县委书记雷建平如是说。
理塘县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统筹并整合交通、水务、农牧、林业部门项目资金,集中解决贫困户住房、道路、产业发展等突出贫困问题,针对扶贫开发项目散、效益低、难以调动贫困群众参与积极性的问题,该县积极转变扶贫开发方式,精心指导由单村独户、分散单一实施扶贫项目向连片开发、产业带动、整体推进的方式转变,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积极性的扶贫对象,积极引导发展蔬菜种植、生猪养殖等产业,通过贴息贷款的方式,发展产业的合作社、家庭农场,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使项目资金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力促进了民生改善。
理塘县依托专合组织培育主导产业,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组建濯桑乡汉戈花村无公害蔬菜、高城镇牧旅融合等专业合作社,产业培育问需于民,乡、村干部、帮扶队伍、第一书记做技术指导,做好优势、特色这篇文章,增强造血功能,以此促使贫困群众持续发展。积极推广扶贫项目村民自建,充分调动项目区农牧民群众参与农牧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切实体现其主体地位,发挥政府支农资金投资效益。将幸福美丽新村高城镇德西村、甲洼乡下依村民房外风貌改造提升、木质栏等项目建设,上木拉亚夏村蔬菜大棚建设和百亩玛卡基地建设,都交由村民自行建设,既形成了工作合力,提高了群众满意度,又增加了群众收入。营造了“我为项目业主、你为建设家乡”的良好氛围。
“2016年实现21个贫困村村村有有主导产业,‘一乡一业 、一村一品’,增强贫困农牧民自我“造血”能力,拓宽增收致富渠道,让3932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理塘县委副书记、扶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曾维勇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