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是起源于阿里地区的一种情歌舞,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它有独特而华贵的服饰,优美而动听的歌曲,典雅而稳健的舞步,“宣”分“顿宣”和“加宣”两种跳法,“顿宣”即身前拉手表演,“加宣”即身后搭手表演。“宣”只在新婚礼仪、迎送客人和寺院表演“羌姆”时穿插表演,表示喜庆和圆满。阿里古格宣舞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勤劳智慧的藏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作出了许多优美动人的民间舞蹈,舞蹈内容丰富多彩,种类繁多。阿里地区的“宣”舞更是别具一格。“阿里地区的“宣”舞历史悠久,是一种以说、唱、跳相结合的藏民族民间传统舞蹈。“宣”舞分为‘顿宣’和‘加宣’两种跳法。其舞姿融合了中藏和后藏民间舞蹈的精华,别具特色。”谈到阿里地区的“宣”舞,著名藏族曲艺作家索朗次仁如数家珍。
索朗次仁说,“宣”原为梵语,翻译为藏文即舞蹈之意。“宣”舞的说唱形式展现了藏族古代语言文学的独特魅力,涵盖了藏民族宗教、礼仪、风俗、节庆等各方面的内容,“宣”舞的舞蹈形式不同于其他地区藏民族舞蹈的快节奏,整段舞蹈给人以层次分明、循序渐进、恬静中蕴涵欢快的感觉。“宣”舞融合了藏戏、舞蹈、说唱等主要的藏民族民间艺术,在此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区别于西藏其他地区的民俗艺术形式,具有自身的独特风格和魅力。
索朗次仁告诉我们,阿里地区的“宣”舞在县与县、乡与乡之间,其表演形式、特点、人数、服饰等方面,都有不同之处。
扎西拉姆去年考上了阿里地区的公务员。她说:“我特别喜欢阿里,读大学的时候,对阿里就特别向往,希望有一天能到阿里工作。现在我如愿了,到了阿里,不仅看到了藏北高原的绮丽风光,更感受到了这里独特的文化。”扎西拉姆说。
扎西拉姆在拉萨上大学的时候,同寝室有一位阿里的同学,到周末会教大家跳一种叫“宣”的舞蹈,那时候,她感到这种舞蹈非常奇怪,旋律也特别缓慢,与老家昌都地区芒康那欢快的“弦子舞”大不一样。“宣”舞的舞步虽然缓慢,却透露出一种灵动之美。“那时,我就想我一定要到阿里去,去看看那里到底是一个怎样神奇的地方。”扎西拉姆说。
在阿里工作的时候,扎西拉姆也结识了阿里本地的一些朋友,闲暇之余,她会去朋友家学跳“宣”舞,了解有关“宣”舞的一些知识。
扎西拉姆说,在当地她听一些老人说“宣”舞是从古格遗址的壁画中演变过来的。对这一传说,扎西拉姆充满了好奇,今年春节期间,她专程到了古格遗址,她看到了那些古格人留在壁画上的民间舞蹈,与至今流传在札达县的“宣”舞的舞蹈动作、服饰都非常相似。
“不管‘宣’舞是不是古格壁画中演变而来的,我们都应该为能传承和感受这独一无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扎西拉姆说道。
历史溯源
“宣”即舞蹈之意,而阿里地区札达底雅宣以其悠久的历史而美名远扬。被称为古格宫廷舞蹈的“宣”舞,它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公元10世纪前后建立的古格王朝时期,据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格王朝遗址的壁画上,我们仍可清晰见到当时人们身着盛装为国王和大臣表演“宣”舞的生动场面。
艺术特色
“宣”舞的表演形式大都是圆圈、半圆圈或成一排、龙摆尾等,舞姿优美。到了藏历新年时,人们身着盛装聚集在一起表演,通宵达旦,以示吉祥和幸福。跳舞时“鲜果”即领舞人站在最前列,边听乐曲边唱边舞,沿着逆时针方向移动,由慢逐渐加快。
形式类别
札达县广为流传的“宣”舞,在乡与乡之间其表演形式特点、人数、服饰等方面,都有不同之处。在札达镇流传的“札达宣”与“底雅宣”在分类、时间、表演形式上基本相似,但“札达宣”是一种女子抒情歌舞,只要能歌善舞的女性均可参加。
“喜德宣”流传在普兰县喜德乡,其表演开始全部为女性,最后男女混合表演,一般在藏历年的时候表演,优雅庄重,其服饰、道具复杂且昂贵。